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数据与权威指南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欢迎关注、收藏。
不少人觉得高血脂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等岁数大了再管也不迟。
但现实却是,不少人四五十岁时就已经有了脂质代谢紊乱的苗头,等真正开始感觉不舒服时,往往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
所以说,谁都不能对高血脂掉以轻心,特别是当身体出现这三种异常表现时,建议大家尽早查个血脂,别让问题拖成病。
血脂到底是怎么升上来的?
很多人以为,只有爱吃油腻食物的人才容易得高血脂。其实不完全对。高血脂的“幕后推手”可不少,除了饮食,还有代谢、遗传、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
血脂说简单点儿,就是血液里的脂肪,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适当的血脂是身体正常运作的需要,比如细胞膜的组成、激素合成等都离不开它。
但问题是,现代人吃得太好了、动得太少,脂肪摄入多、消耗少,就容易导致血脂“堆积”在血管里。
除了吃得油,还要警惕这些:
长期久坐不动:很多退休后在家休息的朋友,运动量减少,代谢变慢,脂肪在体内越积越多。
爱吃甜食、主食过量:过多的糖分和淀粉也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作息紊乱、压力大:情绪不稳、熬夜太多,会扰乱内分泌,也容易让血脂失控。
家族有高血脂或心血管病史:遗传也占一部分原因,即便生活习惯不差,也可能存在高血脂的风险。
这些因素往往是“组合出击”,不知不觉间,就让血脂水平慢慢爬高。
身体若有3种异常,警惕血脂可能已经出问题
高血脂初期确实没什么明显症状,但并不是毫无征兆。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上有下面这几种变化,就要提高警惕了:
眼皮、关节附近出现黄色小疙瘩
有些人眼角、手肘、膝盖附近,慢慢长出一些黄色或淡黄色的小块、疙瘩,不疼不痒,像是脂肪粒。这种东西被称为“黄瘤”,其实就是脂肪在皮下堆积的表现,很多时候是高胆固醇惹的祸。
总觉得头重脚轻、记性差
不少人以为这只是年龄大了,其实血脂高的时候,血液变得黏稠,流动缓慢,脑部供血就会受影响。
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头晕、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如果这些情况越来越明显,建议做个血脂检查,看看是不是血脂在作怪。
饭后容易犯困、没精神、体力下降
吃完饭后困倦,本该是轻松的“饭后时光”,结果却成了“昏昏欲睡”的开始。这有可能是血脂高造成的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甘油三酯偏高时,更容易影响心脑供血,导致身体总是提不起劲。
这些表现虽然不一定就是高血脂,但很可能是身体在“报警”。遇上了,早点查一查,放心也好,早调也好。
高血脂的危害,远不止“血管堵”
高血脂最可怕的地方,并不是“脂肪多”,而是它会在身体里“偷偷施工”,一点一点损伤血管,影响整个循环系统。
血脂高了以后,血液变得又稠又慢,脂肪容易黏在血管壁上,时间一久,就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就像血管里的小石头,既占地方,又容易破裂、脱落,引发血栓。
一旦堵住心脏或脑部的关键血管,就是心梗、中风。
另外,高血脂还容易和高血压、糖尿病“扎堆”出现,形成“代谢综合征”。一旦这几种病凑在一起,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所以,不管有没有明显不舒服,只要发现血脂偏高,就要引起重视。别等身体出“事”了,才后悔莫及。
别再信这些误区,越拖越危险
在日常门诊中,经常听到一些人说:
“我瘦得很,不可能高血脂。”
“我都吃素,怎么还血脂高?”
“血脂只是高一点点,先不治也没事。”这些说法都不靠谱。
瘦人也可能是“内脏脂肪”多,特别是腹型肥胖,看着不胖,实则脂肪藏在肚子里,对代谢影响更大;吃素也不代表安全,素食如果热量、糖分摄入高,同样能引起甘油三酯上升;
而血脂“高一点”也不等于没风险,尤其是合并其他慢性病时,哪怕是“轻度异常”,也可能是积累大病的起点。
咱们不能只看表面,更不能盲目拖延,该治就治,该调就调,别拿自己的身体做赌注。
血脂高了该怎么办?关键是这几点
说到底,高血脂大多数都是生活习惯造成的。所以,调整血脂的“药方”,也要从生活入手。以下几个方面,建议大家认真看看,能做到多少是多少。
管住嘴:饮食清淡、控制总热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物,特别是各种酥皮点心、奶油甜品;多吃蔬菜、全谷物、豆制品、深海鱼,适量用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吃饭时七八分饱,晚餐别太晚。
迈开腿:动起来才是关键:每天至少走路30分钟,有条件可以快走、骑车、游泳、打太极等。运动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帮助“清理”多余脂肪。即使年纪大了,也要动,不求强度大,只求坚持久。
保持情绪平稳,规律作息:别长期熬夜,也别总闷闷不乐。情绪波动、压力大也会影响脂质代谢,让血脂更难控制。尽量保持作息规律,白天动一动、晚上睡得香。
定期体检、按时复查:不管有没有症状,建议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注意动态监测。如果医生建议用药,也要按时服用,不要擅自停药。
血脂这个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它不像伤风感冒那样一吃药就好,也不像疼痛那样“闹腾得厉害”。但正因为它“安安静静”,才更容易被大家忽视。
咱们中老年人,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有“本钱”随意挥霍了。别总觉得“拖一拖没关系”、“我还扛得住”。该查的早点查,该改的早点改。血脂不降,血管不通,身体再硬朗也撑不久。
希望大家能从今天起,给自己的血脂一个“体检时间”,也给自己一个健康的未来。
个体体质差异大,本文仅为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正规医疗机构医生。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
【3】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高脂血症健康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