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李辉萍)脊柱侧弯、高低肩、圆肩、含胸、驼背、头前倾、骨盆前后倾、O形腿……孩子出现姿势不良问题,“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怎么办?记者今日从湖南省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康复医学科四病区将开展2025年暑假“扶正小树苗”训练营,帮助儿童青少年矫正脊柱侧弯、不良姿势,其中第一期“扶正小树苗”训练营将于6月23日开营,有需要纠正脊柱侧弯、姿势不良的儿童青少年即日起可以报名。

佩戴支具后,她的脊柱侧弯度数增加了11度
高考结束后,18岁的小美(化名)来到医院。她因为脊柱侧弯佩戴了4年的支具,想在上大学前找医生看看自己的恢复情况如何。谁知,检查结果却让她的心凉了半截:Cobb角度(测量侧弯曲角度的方法,用于评估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由最初的20度上涨到了31度,脊柱侧弯从初级上到了中级,矫正难度随之增加一个等级,同时增加了做手术的可能。
小美妈妈回忆,最初她发现女儿两个肩膀似乎不平,在当地医院确诊脊柱侧弯,Cobb角度为20°。医生建议“坚持佩戴支具、吊单杠”。家里立即安排了支具,还自行购买了单杠,她监督小美每日牵引。然而事与愿违,从影像结果来看,2021年到2022年间,小美的胸椎生理性后凸逐渐消失,进展为平背,且椎体旋转角度也从局部小范围扩大至广泛区域。最新的X光片显示:佩戴支具时侧弯角度为31°,取下支具后角度为30°。在小美生长发育接近成熟的最后阶段,他们找到了湖南省人民医院“扶正小树苗”团队,寻求更专业的干预。
矫正脊柱侧弯,绝非佩戴支具那么简单
湖南省人民医院“扶正小树苗”团队负责人钟桂珍介绍,脊柱侧弯的成因复杂多样,远非“特发性”一词所能概括。其中,神经系统调节失衡可能会导致头颈偏斜或颈胸段侧凸;骨盆旋转易引发腰椎旋转性侧弯;双下肢不等长或步态异常,往往是腰椎侧凸的诱因。
体态问题的矫正同样如此。若未能精准识别并解决根本诱因,即使短期内体态有所改善,也极易反弹。这正是许多家长困惑之处——孩子训练时体态良好,训练后不久却又恢复原状。因此,精准识别诱发因素是取得有效、持久矫正效果的基础。
治疗手段要区别对待,“吊单杠”有时并不合适
在矫正孩子不良姿势时,家长常常面临三大误区:
吊单杠是否可以矫正脊柱侧弯?绝大部分孩子不适合吊单杠,尤其是平常缺乏运动,加上平背的孩子吊单杠往往适得其反,仅有极少数情况适合吊单杠,如驼背和腰椎生理曲度都很大的单弯类型侧弯孩子,才适合吊单杠。
正骨是否可以矫正侧弯和不良体态?正骨是通过手法达到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骨骼位置、改善本体感觉、缓解疼痛的一种技术,如果脊柱或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膜肌腱均不够理想,无法很好地把正骨后的位置维持好,长期做正骨容易适得其反。
按摩是否可以矫正侧弯或者姿势不良?按摩通过松解筋膜、减轻局部痉挛,短期内改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使体态更对称。但按摩也存在局限性:按摩无法改变骨骼结构,姿势不良或脊柱侧弯本质是椎体的三维畸形(侧凸+旋转),按摩不能矫正骨性变形或减小Cobb角度;按摩的效果短暂且易反弹,若不配合强化训练(如矫正运动、核心稳定性练习),肌肉失衡会在数小时至数日内重现。
暑假“扶正小树苗”训练营即将开营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科学的矫正方式?
钟桂珍表示,科学有效的脊柱侧弯矫正,其核心逻辑在于确保良好的脑神经调控、优化的呼吸模式以及高效的运动控制能力,且三者协同。
为实现这一目标,常规方法需遵循系统步骤:通过脑神经下矫正脊柱侧弯技术,解决异常的原始反射及神经调控失衡问题;运用软组织松解技术如筋膜刀、意大利筋膜FM技术,释放过度紧张的肌肉筋膜;利用肌肉激活技术如肌肉能量技术、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术,强化薄弱的肌群链;通过综合性运动控制重建技术,建立并巩固新的、正确且稳定的运动模式。需要提醒的是,过度依赖任何单一技术对于改善脊柱侧弯或姿势不良效果均有限,系统性整合上述干预手段才是取得持久疗效的关键。
湖南省人民医院“扶正小树苗”团队开展姿势不良、脊柱侧弯矫正工作已有6年,每年开设暑假、寒假训练营及日常矫正治疗,矫正案例近4万例。为了帮助儿童青少年矫正脊柱侧弯、不良姿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病区将开展2025年暑假“扶正小树苗”训练营。其中,第一期“扶正小树苗”训练营将于6月23日开营。6岁至20岁具有脊柱侧弯及高低肩、圆肩、含胸、驼背、头前倾、骨盆前后倾、O形腿、X形腿、扁平足等不良姿势的人,或者专注力不足、阅读书写能力欠佳、记忆力差的人,即日起至6月30日可以报名,免费评估时间为6月21日、7月5日、7月12日、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