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来了》| 做好“情绪管理”,只需要这几招→

hqy hqy 发表于2025-08-01 05:25:51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老师来了

情绪管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情绪如同一位常客,时而温和,时而汹涌,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决策与行为。你是否也曾困惑,为何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其实,情绪的背后往往藏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与信念。情绪ABC理论便为我们揭开了这层神秘面纱,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更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在情绪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用理性驾驭情感,活出更从容的自己。

本期《老师来了》关注:情绪ABC理论

嘉宾介绍

黎燕

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

柳州市铁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国家执业医师、教育学硕士、医学学士、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领航工程培养对象,柳州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柳州市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改进”柳州市级专家、柳州市高中心理组中心组成员、柳州市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柳州市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队员、柳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沙盘游戏指导师、应急救护培训师资队伍骨干。

曾获柳州市2023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广西2019年、2023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多次在全市及自治区赛教课中获奖;主持并完成市级、自治区级多项课题;有多篇论文发表,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和《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实操手册(教师用书)》副主编、《家长助考手册(高中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职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咨询实务》《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初中生生涯规划教材》的编委。

情绪ABC理论的科学表述

· 基本定义:

情绪ABC理论认为,情绪和行为结果(C)并非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该事件的认知评估(B)所决定。

其中:

A:外部或内部的刺激事件,如客观发生的事、回忆或想象。

B:个体对事件的解释、信念和认知评估,包括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

C:最终的情绪体验(如愤怒、焦虑)和行为反应(如逃避、攻击)。

• 核心机制:

B是A与C之间的关键中介变量,个体的信念系统(而非事件本身)决定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性质。

非理性信念的影响:当个体持有绝对化要求(如“我必须成功”)、灾难化思维(如“失败就完蛋了”)等非理性信念时,会导致情绪困扰(如抑郁、焦虑)。

情绪ABC理论的核心在于,情绪困扰的根源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解释。通过调整非理性信念(B),可以有效改善情绪和行为结果(C)。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 绝对化要求:以个人意愿为出发点,认为事物“必须”“应该”按自己的想法发展,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

• 以偏概全:将个别事件过度概括为整体评价,如因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或他人的全部价值。

• 糟糕至极:认为不好的事情发生后会极其可怕、无法承受,如“没考上大学人生就完了”。

嘉宾 黎燕 做客《老师来了》直播间

情绪ABC理论的实践方法

• 情绪暂停:情绪激动时通过深呼吸(吸气2-4秒,呼气2-6秒,3-5个回合)等方式冷静,阻断冲动反应。

• 信念侦探:审视自身或孩子的想法是否客观,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判断信念合理与否。

• 理性辩论:通过三个问题对抗非理性信念,包括“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个想法”“该想法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若朋友遇到此事会如何劝说”。

• 行动引导:基于新信念采取建设性行动,如用“我信息”表达感受、给孩子提供选择、共同解决问题等。

主持人 洲扬(左)嘉宾 黎燕(右)

《老师来了》以亲子关系为方向,邀请各领域权威人士做客,从不同⻆度与受众、嘉宾共同探讨、解决在孩子关键期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首播:FM99.10柳州交通广播

周二、三、五11:30-12:30

重播:FM102.9柳州综合广播

工作日12:00-13:00

FM99.10柳州交通广播

周一、六、日11:30-12:30

节目合作:subrip(微信)

本期节目由柳州市妇女联合会、柳州市家庭教育学会与柳州市融媒体中心(柳州市广播电视台)《老师来了》栏目联合推出。

(记者:洲扬)

原标题:《《老师来了》| 做好“情绪管理”,只需要这几招→》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