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撞上三伏天,营养专家:多吃这4种“优质蛋白”,腿脚有劲精神足!
吃对食物,健康度过“秋包伏”关键期
今天是2025年8月8日,虽然已经立秋,但三伏天还未结束!今年立秋正撞上三伏天的中伏,形成了罕见的 “秋包伏” 现象
。
这意味着什么?虽然节气上进入秋天,但天气依然炎热,暑湿未退,秋燥却已悄然登场
。这种“冷热交错”的过渡期,正是体质较弱人群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
在这个特殊时节,传统“贴秋膘”的进补方式已不适用!盲目进补反而可能火上浇油,导致上火、腹泻、长痘等问题

。那么,如何吃才能既补充体力,又顺应节气变化? 营养专家推荐这4种“优质蛋白”,助你腿脚有劲精神足!
01 “秋包伏”的特殊挑战:既要祛暑湿,又要防秋燥
今年立秋后仍处于三伏天中的“末伏”,白天高温持续,但早晚温差开始增大,空气湿度逐渐降低
。这种特殊气候给身体带来双重挑战:
暑湿未退:三伏天的余威仍在,湿气容易困阻脾胃,导致食欲不振、疲劳乏力
。
秋燥初显:干燥的空气开始影响呼吸道和皮肤,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等症状。
脾胃最受伤:此时人体出汗多、湿气重,脾胃功能最易虚弱,消化能力下降。
中医专家提醒:“秋虽立,暑未出。此时饮食不当,进补会火上浇油!”
因此,立秋撞三伏的饮食调养要牢记:“暑未去,燥已来,脾易虚,肺易燥。”
02 四大优质蛋白,助你平稳度过“秋包伏”
在这个特殊时期,蛋白质的补充尤为重要。但选择什么样的蛋白质很有讲究——既要营养丰富,又要易于消化,还要符合清热润燥的节气特点。
一、鸭肉:滋阴清热的“秋补首选”
鸭肉性凉味甘,滋阴养胃,是立秋时节最理想的肉类选择
。与其它肉类相比,鸭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更优,更易消化吸收。
推荐食谱:老鸭冬瓜汤 材料:老鸭半只、冬瓜500克、薏米30克 做法:
老鸭焯水去腥,冬瓜切块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水没过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最后加少许盐调味即可养生功效:此汤滋阴清热,补充优质蛋白而不上火,冬瓜和薏米帮助祛湿利尿,特别适合“秋包伏”时期食用
。
二、鱼肉:优质蛋白的“清爽之选”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肉质细嫩易消化,不会增加脾胃负担
。特别推荐鲫鱼、鲈鱼等淡水鱼,性平味甘,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推荐食谱:清蒸鲈鱼 材料:新鲜鲈鱼1条、姜片、葱段适量 做法:
鲈鱼处理干净,两面切花刀鱼身抹少许盐,鱼腹塞入姜片蒸锅水开后放入鱼,大火蒸8-10分钟取出撒上葱丝,淋上热油和蒸鱼豉油养生功效:清蒸做法最大程度保留营养,鱼肉中的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增强体力、保护心脑血管
。
三、豆制品:植物蛋白的“营养担当”
豆制品是植物蛋白的优质来源,富含大豆异黄酮、钙质等营养素,且性味平和,不易助湿生热
。特别推荐豆腐、豆浆、豆干等。
推荐食谱:山药豆腐羹 材料:山药100克、嫩豆腐1块、鸡蛋1个、香菇2朵 做法:
山药去皮切丁,豆腐切块,香菇切碎锅中加水烧开,放入山药、香菇煮10分钟加入豆腐,淋入蛋液搅拌最后加盐、胡椒粉调味,勾薄芡即可养生功效:山药健脾养胃,豆腐补充植物蛋白,此羹温和滋润,不伤脾胃,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
。
四、鸡肉:温和滋补的“能量之源”
鸡肉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的功效,是补充优质蛋白的良好选择
。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于油腻。
推荐食谱:椰子炖鸡 材料:鸡半只、椰子1个、红枣5颗 做法:
鸡肉切块焯水,椰子取汁和椰肉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隔水炖煮2小时最后加少许盐调味养生功效:椰子汁甘凉润燥,能中和鸡肉的温性,此汤补而不燥,适合“秋包伏”时期食用
。
03 分人群养生建议:不同体质不同吃法
一、老年人:温养为主,补充优质蛋白
老年人阳气渐衰,饮食应温养脾胃,补充易消化的优质蛋白
。推荐鸭肉粥、清蒸鱼、豆腐羹等软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寒凉,睡前可泡脚防秋寒入体
。
二、儿童:健脾防燥,营养均衡
儿童脾胃娇弱,既要防湿又要防燥
。可多吃山药、南瓜、小米等健脾食物,适量补充鱼肉、鸡肉等优质蛋白。避免冷饮、甜食,可喝小米粥、绿豆汤(不过量)
。
三、女性群体:兼顾祛湿与润燥
女性在“秋包伏”期间易出现湿气重与内热并存的情况
。饮食上避免猛补与生冷,推荐银耳雪梨羹、薏米茯苓粥、莲藕排骨汤等清润食养
。
四、上班族:缓解压力,调节饮食
上班族压力大、久坐湿重,建议多喝养生茶饮,如薏米茯苓茶、陈皮荷叶茶
。午餐清淡营养,晚餐可尝试轻断食+热汤调理
。
04 “秋包伏”饮食三大原则,健康过秋
原则一:清热祛湿是基础 末伏阶段(立秋至8月18日)饮食以“清余热+祛湿浊”为主
。可适量吃苦瓜、冬瓜、丝瓜、绿豆汤,但避免过度依赖冰镇食物
。
原则二:润燥养肺要提前 随着秋燥初显,应开始注意保护肺和皮肤
。末伏后(8月18日后)可多吃银耳、百合、梨、莲藕、杏仁等润燥食物
。
原则三:健脾养胃是核心 三伏天人体出汗多、湿气重,脾胃容易虚弱,立秋后尤其容易胃口差、消化慢
。可多吃山药、南瓜、小米等温和养脾的食物
。
小贴士:西瓜别“啃秋”,改吃“秋桃”
。桃子性温润燥,更适合立秋后食用。空调房口干时,可用乌梅2颗+陈皮3g+冰糖少许,煮一壶“生津饮”,酸甜又护嗓
。
今年的立秋撞上三伏天,是夏秋交替的“关键缓冲期”——末伏要清余热、祛湿浊,立秋要防秋燥、护收敛
。抓住这个特殊时期的饮食调养,就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顺应天时,智慧养生,吃对这4种优质蛋白,让你腿脚有劲精神足,平稳度过“秋包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