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人静的时候,有人翻来覆去,脚趾关节火烧似的疼,疼到连被子都不敢碰一下;也有人饭局归来,才喝了几杯小酒,第二天却起不来床。此类症状看似琐碎,却频频出现在同一个“隐形杀手”的背后——高尿酸血症。
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如糖尿病、冠心病来得吓人,但它的“脾气”却比谁都大:不声不响地潜伏在身体里,悄悄毁掉你的肾、你的关节,甚至可能牵连心脑血管。

那么,高尿酸血症到底在身体里搞了哪些“小动作”?为何有些人看似健康,却早已中了招?
高尿酸血症,顾名思义,是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的状态。尿酸是人体代谢嘌呤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它应该被肾脏悄悄排出体外。
但一旦代谢失衡,或者肾脏处理不及时,它就像“翻墙的小偷”,偷偷积攒在体内。这些看不见的尿酸结晶,最爱光顾的地方,恰恰是最脆弱的组织:关节软骨、肾小管,甚至血管壁。偏偏它又不是个省油的灯,积少成多,终有一天会“翻脸不认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它的“招数”常常让人防不胜防。在不少人体内,高尿酸血症悄悄潜伏了许多年,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直到某天突如其来的剧痛、肾功能异常、甚至是脑梗、心梗,才露出獠牙。
那身体到底会给出哪些信号,提示你尿酸过高了?有三种表现,堪称令人咋舌,稍不留神,就会酿成大祸。
第一种表现,是“关节夜哭”。
不是夜里真有人哭,而是疼得人想哭。最典型的就是大脚趾关节,半夜突发红肿、剧痛,连被单一碰都钻心地疼。
中医里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话放在这里再贴切不过了。这种痛不是一般的酸胀,而是像针扎、火烧,甚至有人形容“像有虫子在骨头里啃咬”。这正是尿酸在关节中“作妖”的结果。
根据中国风湿病学会2024年发布的《痛风诊疗共识》,约90%的痛风患者都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内,引起免疫系统“误伤”自身组织,造成剧烈炎症。这种剧痛一旦反复发作,关节就会逐渐变形,甚至丧失功能。
第二种表现,是“肾脏的无声呐喊”。
肾是人体排出尿酸的主力军,然而尿酸高了,肾脏首先受累。
很多人一查体检,发现肌酐升高、尿蛋白阳性,却找不到原因。其实,这很可能是高尿酸在“背后捣鬼”。尿酸结晶像细沙一样在肾小管里沉积,时间一久,就像水管被泥沙堵塞,肾脏的过滤功能日渐衰退。
2023年《中华肾脏病杂志》刊登的研究指出,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性,尤其在南方湿热地区,因饮食重口、海鲜摄入多,风险更为显著。可悲的是,很多人直到肾功能降至30%以下,才开始重视尿酸的问题。
第三种表现,则是“血管的沉默抗议”。
这可能是最隐蔽却最危险的表现。尿酸不仅影响关节和肾脏,它对心脑血管的“暗算”同样不容小觑。近期由复旦大学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尿酸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出约35%,其中中老年男性尤为突出。
尿酸盐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压升高,血管弹性下降。就像一条本来畅通的高速公路,突然被一辆辆“隐形”大货车压塌了路基,最终酿成血栓、梗塞。
这三种表现,虽然一个比一个狠,但不少人仍然掉以轻心。为什么?
一是因为“无痛即无病”的误区。很多人觉得不疼不痒就没事,殊不知高尿酸血症最擅长“无声潜行”。二是因为“家族遗传”的认命心理。确实,尿酸水平与遗传有关,比如在华北、东北等地,家族中有痛风史的人群,发病率比常人高出约1.5倍。但这并不意味着命运无法改变。
其实,高尿酸血症虽难缠,却并非无解之症。关键在于,咱们得先听懂身体的“暗语”,再学会生活中的“小聪明”。
比如饮食上,不少人以为只要不吃海鲜、不喝啤酒就万事大吉。事实远没那么简单。2024年《国际内分泌代谢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醒:高果糖食物,如碳酸饮料、果汁、某些加工面包,同样是“隐形杀手”。
果糖在代谢过程中会增加嘌呤合成,导致尿酸飙升。因此,那些一边忌口海鲜,一边喝着“零度可乐”的朋友,可能正被尿酸悄悄“反攻”。
还有一个冷门但有效的建议:多吃富含叶酸、维生素C的绿叶蔬菜。这些营养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体内嘌呤的活性,增强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
尤其是像油麦菜、菠菜、芥蓝等,既经济实惠,又四季可得,不妨常上餐桌。
再比如运动习惯,多数人知道运动对降尿酸有帮助,却不知剧烈运动反而可能让尿酸短时间升高。
2023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指出,中等强度、持续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行,是调节尿酸的黄金方式。尤其在饭后1小时,效果更佳。而那些突然“撸铁”或暴走式健身的人,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此外,睡眠质量也是尿酸调节的关键一环。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布的研究表明,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与高尿酸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睡眠不足会影响肾脏代谢,增加尿酸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而不少人长期熬夜、晚睡、失眠,恰恰是“高尿酸体质”的温床。
高尿酸,藏得深,但也怕细致入微的生活智慧。
就像老北京人常说的那句:“细水长流,日子才过得稳当。”对于尿酸这件事,不在于一顿饭吃得多清淡,也不在于一时半会儿的控制,而是要在每个细节里下功夫。
从不喝甜饮料、戒掉宵夜,到坚持早睡早起、饭后遛弯,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才是真正与高尿酸斗智斗勇的“硬核武器”。
总有人把尿酸当成“老年病”,但现实却是,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因长期熬夜、饮食重口、久坐少动,尿酸早已悄悄爬上红线。“三高”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属,高尿酸已然成为新时代的“第四高”。
面对高尿酸血症,别等到痛风发作才追悔莫及,别等到肾病来临才改头换面,别等到血管堵塞才临渊羡鱼。
要知道,身体从不会说谎,它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提醒你,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关节不适、体检肾功能异常、血压血脂飘红,不妨查一查尿酸。别让那些被忽视的“小异常”,变成未来的大问题。
身体的语言,往往藏在你最容易忽略的地方。那么,你今天查尿酸了吗?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评论、转发给身边的人,一起守护家人和朋友的健康。你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健康知识传播的最好支持!关注健康,从关注尿酸开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共识(2024版)[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4, 28(3): 145-150.
[2]王晓琳, 周建华, 刘志刚. 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3, 39(2): 109-113.
[3]张哲民, 李文宇, 陈伟.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4): 312-318.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