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婆婆在厨房里一边削土豆一边念叨,说她最近血压有点高,打算从今天起把盐戒了。她说得很认真,我却一听就急了,连忙让她放下锅铲。

“盐不是毒药,少得过头反而可能出问题。”她一脸不信,说邻居家老太太都不放盐了,身体倍儿棒。这句话我听得头皮发麻,立马给她翻出我手机里一份研究报告,告诉她,这事不能跟风。
我们家老二前阵子咳嗽了一周,医生说没啥大毛病,就是抵抗力差点。回家后我翻了下他这几个月的饮食记录,才发现我这个妈有点过了,为了控制他体重,饭菜几乎淡得像白水煮。
孩子吃得没滋味,还吃不够量,营养也跟着缺了。我才意识到,控制盐不是越少越好,尤其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过度减盐反而会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
我一个老同学,健身多年,最近搞了个极端低盐饮食,说是“清体排毒”,结果不到两周就头晕、乏力,早上一起床眼前一黑。他一开始以为是锻炼太累,后来去医院查了才发现,是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人体需要一定量的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盐吃太少,身体就跟断了电一样。
前段时间,国内一项涉及30万人、持续十年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公布了结果,结论让很多人都意外——盐吃少了,心血管疾病反而可能增加。研究发现,每天摄入食盐不足5克的人,心脑血管风险并不比正常摄入的人更低,甚至在某些群体中风险还有所上升。这说明,盲目追求“极限减盐”并不是聪明的健康策略。
婆婆听我说完,半信半疑地问:“那到底一天吃多少盐才合适?”我说,这得看情况。成年人每天6克左右就差不多,但不是说每个人都非得严格卡着这个数字。如果是体力劳动者,或者天热出汗多,盐得适量补一点;而像高血压患者,也不能完全不吃盐,得控制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
我们家的饭桌上,原来我是一味强调“清淡”,现在我会根据家里人的具体情况调整。老公工作压力大,出汗多,我给他汤里加点海盐;孩子长身体,做菜时我会用一些天然的调味酱提鲜;婆婆年纪大,我帮她用低钠盐,一样能吃得有滋有味。“清淡”不是“寡淡”,健康饮食讲的是平衡,不是极端。
我在厨房调味料柜子里专门腾了一格,放了几种不同的盐:普通精制盐、低钠盐、海盐,还有自制的香料盐。不同的菜搭配不同的盐,用得巧,不仅能减少总盐量,还能保证口感。比如烤蔬菜我会撒点迷迭香盐,炒蛋用一点点海盐就很提味,不用靠大量的酱油或味精。
有次我去邻居家吃饭,阿姨做了一桌“无盐餐”,她说是为了控制血压。可那顿饭吃得我直咽口水,没味道,谁都吃不下几口。长期吃得太淡,容易导致食欲下降,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营养摄入跟不上,反而容易出问题。钠是维持细胞功能、电解质平衡、神经传导的重要元素,不能乱减。
我平时写营养科普时,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医生说我高血压,是不是一点盐都不能吃?”我总会反问一句:“你知道你每天到底吃了多少盐吗?”很多人以为自己吃得很淡,其实酱油、咸菜、外卖早就把盐量吃爆了。我建议他们先学会粗略估算,比如一勺酱油大概含盐1克,一小撮盐差不多0.5克。掌握这些基本量,才能有的放矢地做饮食调整。
我给婆婆买了个测量盐的小勺,做饭时她用那勺放盐,一勺一勺清清楚楚。她说这样做饭心里有底,不担心吃多了,也不怕不够味。这类小工具虽然简单,但能帮助家庭在日常里做到“适量”而非“随意”。
前几天孩子学校搞营养讲座,老师说现在很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吃咸,给他们吃的都是“无盐餐”,结果孩子营养不良反而成了新问题。钠摄入不足,除了影响血压外,还会影响注意力、学习能力和心脏功能。这时候该反思的是我们对“清淡饮食”的理解,是不是走歪了。
我老公曾经有一阵子迷上低碳饮食,自己做饭只用橄榄油和几片菜叶,盐几乎不放,结果一周不到,运动时开始抽筋,晚上睡觉也心慌。钠摄入太低,肌肉功能也会出问题,尤其是运动人群,身体对电解质的需求更高。
我建议,家里可以换成低钠盐或钾盐这类替代产品,这样在不牺牲口味的前提下,能有效控制钠的总摄入量。尤其对高血压、心脏病人群,是一种更科学的选择。但也得注意,肾功能不好的人不能乱吃钾盐,这类替代品不是人人都适合。
有时候我带家人外出吃饭,会特别提醒他们少点汤、少点酱,尤其是火锅、烧烤这种重口味的,盐分特别高。外食是我们摄入盐的主要来源之一,远比在家自己做饭来得凶猛。所以我经常在家准备一些低盐便当,实在要吃外卖,也会挑清汤类或者白灼类的菜。
我发现一个小窍门特别实用:用天然食材的鲜味来减盐。比如番茄、洋葱、菌菇、虾皮、紫菜,这些食材本身就带鲜味,搭配起来做汤、炒菜,都能减少调味料的用量。靠自然的味道提鲜,比死盯着盐罐子强多了。
家里现在饭菜的口味比以前稍咸一点点,但吃得更香了,大家胃口也好了不少。控制盐量的核心,不是一味减少,而是学会“聪明地用盐”。健康饮食不是靠忍耐,而是靠方法,靠理解身体真正的需要。
我写这篇内容的目的,就是想告诉更多人:盐不是敌人,错误的极端减盐,才是健康的隐患。真正的营养是建立在科学和生活经验结合的基础上的,不是靠听谁一句话就全盘照做的。
现在我婆婆已经不再边吃边皱眉了,孩子也吃得欢实,老公下班后说饭香得像小时候奶奶做的,听着我心里也暖和。吃饭这件事,吃得对比吃得少重要多了。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 HeFJ,MacGregorGA."Saltintakeandmortality:aprospectivestudyinChina."BMJ,2023.
3. GraudalNA,etal."Comparedwithusualsodiumintake,low-andexcessive-sodiumdietsareassociatedwithincreasedmortality."AmJHypertens,2014.
4. 张文宏主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学研究报告》.
5. MenteA,etal."Associationsofurinarysodiumexcretionwithcardiovascularevents."NEnglJMe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