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冥想就是找个地方坐下来,盘腿 闭目,这些外在条件只会带来形式上的束缚,不是冥想的精髓。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以冥想的境界去生活,从本质上悟到冥想的真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让自己进入禅 空的状态。
两个随时随地进入冥想的训练
1,全意识感受
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思维自动化反应模式,训练用全然完整的意识去观,而不是用头脑思维区去理解 分析和评判。
平时与外界接触交互,不知不觉会滑入思维陷阱,忽略纯意识层面。比如看花时,你可能会说好美呀,这个颜色我喜欢,这是什么花,是野生的还是人种的?这些念头看似无害,但实际消耗你的意识能量,每一个念头都是意识能量转化来的,当你陷入这些念头的时候你的意识能量就被消散掉了
林黛玉葬花为例,她为花凋谢而悲伤,去葬花,这种悲情浪漫的行为正是林黛玉之苦,正是她的思维之苦,她只能以痛苦的小我活着。
我们要做的是不受惯性思维束缚,守住意识,保有觉知,去感受观察接受外在世界的一切,不要头脑介入,不产生定义 评判,甚至连描述都不要。让头脑安静地去观察,去感受那种注意力全然投入的状态。
这种全意识感受训练正是日常生活中最好的动态冥想方式。每天花几分钟时间,观察感受,一片树叶,蚂蚁,树木,鱼缸里的鱼,手里的杯子,身边玩耍的小朋友,路上的行人,桌面的纹路…等等,都可以成为训练对象。
哪怕只有几分钟,也是自由意识临在当下的重要时刻。重点观察感受平时忽略的细节,比如树木的形状,水流的状态,蚂蚁行动的轨迹,白云移动变化,旗帜在风中飘扬,风吹过耳畔的声音,进入这种发呆状态,可以看和感受平时很多无法察觉的东西,这种随时随地的动态训练能够帮助提升意识自由度和定力。
2,全意识行为
与第一种不同的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性重复性的事情来进行思想训练。比如吃饭睡觉,刷牙,泡茶,上厕所,散步,健身,做家务等等,你平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意识并不在当下,而是被各种思维占据,导致你无法真正投入过程,也无法获得滋养
以吃饭为例,平时吃的速度和节奏是混乱的,无法感受食物本身的味道,也不知道自己吃了几成饱,因为注意力不在吃饭上。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重复性和习惯性的动作中,练习与思维断绝,将意识安在当下,具体来说,就是不做任何思考,将注意力全然投入事情中。以洗澡为例,洗的时候进入冥想状态,注意力放在水落到头发皮肤的感受上,双手划过头皮身体肌肤的感觉,水温,水如何从花洒出来,水流的声音…
同时对于随时升起的念头,保持觉知,当意识到自己又开始走神开始思考了,不要批判,而是重新回到身体的感觉上,回归此刻当下。
这种全意识的修炼,让你的日常生活成为绝佳的冥想训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