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3岁的林奶奶(化名)走进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肿瘤科时,腹腔的肿瘤直径已达20厘米。23年、数次手术、漫长的化疗周期……这位抗癌斗士几乎耗尽勇气。
“真没想到还能有今天。”三个月后复查时,林奶奶的手轻轻抚过腹部,感受着那里明显缩小的肿块,笑容里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
与病魔拉锯二十三载
医者仁心重燃希望
林奶奶的抗癌历程始于2002年,50岁的她确诊为卵巢颗粒细胞癌。此后的岁月,复发与治疗如影随形,多次手术和多周期化疗成为常态——2015年,患结核性胸膜炎;2016年,因肿瘤进展导致盆腔大出血;2022年,行盆腔肿物切除+造瘘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射频消融术;2023年,因消化道大出血行微创介入治疗;2024年,心衰与心梗来袭……病魔的连番攻势,让这位曾经的“抗肿瘤战士”身心俱疲。
2025年2月,当林奶奶因恶心呕吐、腹痛入院时,直径长达20厘米的巨大肿块已经广泛转移至肝、肺、输尿管、肌肉及腹腔,对邻近器官造成了严重压迫。面对棘手的情况,肿瘤科主任、知名专家孙亚红教授带领团队践行着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治愈、帮助、安慰,这六个字承载着医学的温度。治愈需精湛医术,帮助需医者温情,而安慰则是对生命平等的尊重。”团队躬行不辍,将箴言融入诊疗全过程。细致周到的关怀,像一束光照亮了林奶奶一度消沉的抗癌之路,让她重新燃起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从卧床不起到生活自理
新技术打开了“新生之门”
针对患者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肿瘤,肿瘤科迅速启动MDT多学科会诊。肿瘤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武霞提出,可采用新一代空间分割精确放疗(SFRT),通过“峰谷剂量”的智慧布局,将肿瘤划分为数以千计的微观治疗单元,利用3D晶格矩阵精准调控剂量分布,在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经孙亚红主任团队综合研判后,进一步制定了“放疗+免疫”联合策略,为患者争取更大生存获益。
2025年3月,治疗方案正式实施。奇迹在两个月后显现:复查CT显示腹腔肿块显著缩小,器官压迫明显缓解,输尿管及肾盂扩张减轻,肝内病灶缩小。更令人欣喜的是,林奶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从无法进食到正常饮食,从卧床不起到生活自理,她真切感受到了生的希望。
“放疗前的恶心呕吐、疼痛基本消失了!现在能吃能喝能睡,我还想再活二十年!”林奶奶的笑容里,映照着新技术的治愈曙光。此刻的她,对未来治疗充满信心,坚定地迈向更长的生命旅程。
孙亚红主任表示:“通过精准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肿瘤进展变得可控、可管理,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林奶奶的显著改善,正是这一方向的生动体现。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抗肿瘤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在根治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全器官功能,是治疗的核心追求之一。以SFRT为代表的新一代精准放疗技术,正以其“副作用小、见效快”的优势,为更多患者赢得生机。当肿瘤逐渐变得可控,生命的长度与质量,正在被重新定义。
(通讯员 曹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