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某健康机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 400 万,其中约 40% 与生活习惯相关。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做好日常预防,能降低风险。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肿瘤防治研究,讲讲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

一、癌症高发,与 3 个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饮食太 “重”:长期吃高盐、高脂、油炸食物,会增加消化道负担。研究显示,每周吃油炸食品超过 3 次的人,相关癌症风险比少吃的人高 20%。运动太少:久坐不动会导致代谢减慢,免疫力下降。每天运动少于 30 分钟的人,癌症风险比经常运动的人高 15%,尤其容易影响肠道健康。吸烟酗酒:吸烟是多种癌症的明确诱因,长期饮酒会损伤消化道黏膜,两者叠加,风险更是成倍增加。二、做好 6 件事,降低癌症风险
每天吃够 1 斤蔬菜: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某研究显示,坚持高蔬菜饮食的人,癌症风险降低 25%。每周运动至少 150 分钟: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能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建议每次运动 30 分钟,每周 5 次,循序渐进。坚决戒烟,少喝酒:戒烟后身体会逐渐修复损伤,5 年后相关癌症风险可降低 50%;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最好不喝。避免熬夜,睡够 7 小时:长期熬夜会打乱内分泌,影响免疫功能。数据显示,每天睡不够 6 小时的人,癌症风险比睡够 7-8 小时的人高 12%。减少辐射和污染接触:避免长期暴露在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环境中,新房装修后通风至少 3 个月再入住;减少不必要的 CT、X 光等辐射检查。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处理:40 岁以上人群每年做 1 次防癌体检(如肺部 CT、胃肠镜),能早期发现病变。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应提前到 35 岁开始筛查。三、3 个常见误区,别被误导
“吃抗癌食物能防癌”: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单独抗癌,盲目大量吃某类食物(如过量吃大蒜、西兰花),反而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均衡饮食才是关键。“癌症是遗传的,预防没用”:即使有家族史,做好预防也能降低风险。数据显示,有家族史但坚持健康生活的人,发病时间比不预防的人平均晚 10 年以上。“只要没症状,就不用体检”:很多癌症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有感觉时可能已到晚期。比如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通过胃镜才能发现,定期体检比 “凭感觉” 靠谱。四、保持好心态也重要
长期焦虑、抑郁会影响免疫力,增加癌症风险。每天保持积极心态,多和家人朋友沟通,培养兴趣爱好(如养花、画画),能间接起到预防作用。
癌症的预防核心是 “养成健康习惯”,从饮食、运动、作息等小事做起,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你平时有哪些健康习惯?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
(参考资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研究;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癌症防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