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谢时差”让轻断食对体脂率过高人群失效?最新研究揭示→

hqy hqy 发表于2025-08-06 14:06:03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来源:Science Focus作者:Tom Howarth图片来源:Science Focus

在新发表于Science Signaling的动物实验中,东京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肥胖会让肝脏对“轻断食”产生“代谢时差”:在正常小鼠里,能量分子ATP和AMP会在禁食开始后迅速波动,引导机体从“储能模式”切换到“燃脂模式”;而在缺乏瘦素的肥胖小鼠中,这两个分子几乎“毫无反应”,导致脂肪燃烧过程变得迟钝。研究者称,这意味着体脂率过高的人群可能无法像大众宣传的那样,从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里获得同等益处。

团队比较了健康C57BL/6J小鼠与基因缺陷(ob/ob)肥胖小鼠,在16小时禁食期间的肝脏“代谢网络”变化。结果发现,两组小鼠的代谢通路结构相似,但肥胖组中ATP、AMP对饥饿的即时波动消失,导致能量调度指令下达“延迟”。论文第一作者森田圭吾(Keigo Morita)把这种现象比作“分针没跟上秒针”,称其为“metabolic jet lag(代谢时差)”。

IF的核心在于利用空腹窗口触发脂肪动员;若ATP∕AMP反馈受阻,效果势必削弱。近年多项人群荟萃分析已指出,IF对超重或肥胖者的减重优势并不显著或存在个体差异,佐证了该机制层面的“时差”风险。

东京大学系统生物学教授黑田真也(Shinya Kuroda)表示,下一步将寻找可在血液中检测的“代谢时差”生物标志物,并开展临床验证。美国塔夫茨大学营养学者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同样提醒,“时间限制进食”并非人人适用,尤其是肥胖伴代谢综合征人群,更应根据医生建议定制方案。

Tips

公众健康提示

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强调,肥胖人群进行饮食干预前,应先评估BMI、腰围及慢病史,由专业人员制定多维计划。轻断食若与力量训练、充足蛋白质摄入配合,可在一定程度减少肌肉流失,但长期安全性仍需高质量临床数据支持。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