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患者总在纠结:既要控血压,又要护肾脏,光靠吃饭够不够?要不要加点营养补充剂?其实,对这类患者来说,补充剂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选对才有效”——选对了能帮肾脏减负、辅助控压,选错了可能变成“伤肾炸弹”。今天就来聊聊哪些能吃、哪些坚决不能碰。

一、这3类补充剂,对症吃有帮助
1. Omega-3脂肪酸:帮血管“减压”,还护肾
肾性高血压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血管炎症和硬化,而深海鱼中提取的Omega-3脂肪酸(如EPA和DHA)能帮上忙:
• 它能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让血管更“柔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 研究发现,适量补充可辅助降低血压(尤其收缩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减轻肾脏过滤负担。
怎么补:每天摄入1-2g为宜,优先选择纯度高的鱼油制剂(避开添加过多辅料的产品),吃前最好查一下血脂,高血脂患者更适合。注意:有出血倾向或正在吃抗凝药的人需遵医嘱。
2. 维生素D:调节血压,从“根”上帮忙
很多肾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肾脏受损后,活化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而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钙磷代谢,间接导致血压升高。
• 维生素D能调节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这个系统紊乱是肾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 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让血压调节更“灵敏”。
怎么补:先查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值时,在医生指导下用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别自己吃普通维生素D片(普通剂型需要肾脏活化,可能加重负担)。
3. 膳食纤维:肠道“排毒”,减轻肾脏压力
肾性高血压患者常因水钠潴留和代谢废物堆积加重病情,而膳食纤维是“肠道清道夫”:
• 水溶性纤维(如菊粉、果胶)能结合肠道内的钠,促进排出,辅助降血压;
• 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减少代谢废物(如尿素)被身体重吸收,帮肾脏“减负”。
怎么补:优先从食物中补(燕麦、芹菜、苹果等),若摄入不足,可选择低磷、低钾的膳食纤维补充剂(如菊粉),每天10-15g即可,避免过量引起腹胀。
二、这2类补充剂,碰一次伤一次
1. 高剂量蛋白粉(尤其是植物蛋白)
很多人觉得“肾不好要补蛋白”,其实大错特错!
• 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过滤功能差,过量蛋白质会产生更多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加重肾脏负担;
• 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补充剂)往往伴随较高的钾、磷,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反过来升高血压。
提醒:若医生没说“低蛋白血症”,千万别吃蛋白粉,每天从鸡蛋、瘦肉中获取优质蛋白即可(每公斤体重0.6-0.8g)。
2. 含“肾毒性成分”的中药补充剂
有些宣称“降压护肾”的中药补充剂暗藏风险:
• 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含马兜铃酸,会直接损伤肾小管,加重肾功能衰退;
• 人参、鹿茸等温补药材,可能升高血压或引起上火,让血压更难控制。
提醒:任何中药补充剂都必须经过肾内科医生评估,别轻信“偏方”“秘方”。
三、补充剂吃对的3个前提,缺一不可
1. 先查身体状态:补之前查肾功能、电解质、维生素水平,缺什么补什么,不盲目跟风;
2. 剂量“宁少勿多”:肾性高血压患者对营养素的代谢能力弱,过量易蓄积中毒(比如过量维生素C可能引起高草酸血症,伤肾);
3. 永远“食物优先”:补充剂只是辅助,日常饮食要做到低盐(<5g/天)、低钾低磷(根据肾功能调整)、适量优质蛋白,这才是控压护肾的基础。
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补充,核心是“不给肾脏添乱,帮血压稳场”。不管吃什么补充剂,先问一句医生——对这类患者而言,“安全”永远比“效果”更重要。#肾性高血压##奕健行##营养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