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岁,原本是还可以拼一拼事业、享享天伦的年纪,但老周却在这个节点上,迎来了终身透析的通知。

三年前查出糖尿病,他一头扎进了“控糖”这场战役,每天三餐几乎不沾米饭,肉也不敢多吃。
结果血糖是稳住了,但肾,却悄悄地“崩了”。
这不是个例,而是越来越常见的现实。很多人一听“糖尿病”就开启极端控糖模式,仿佛糖是洪水猛兽,能不碰就不碰。但糖尿病不是饿出来的病,控制不当,反倒可能活活“饿”出肾衰竭。
老周的故事太典型,值得每一个人警醒。
当初他以为,只要不吃糖,血糖就不会高;不吃主食,胰岛素就不用辛苦工作;饮食够“清淡”,身体就能慢慢恢复。谁知道,三年下来,不仅体重掉了十多斤,连尿蛋白都飙到三级,肌酐开始飞升,肾功能一查:已经掉到只有正常人的四分之一。
问题到底出在哪?说穿了,是五个“被忽略的坑”。
第一坑,长年低碳饮食,肾扛不住了。
很多糖友一听“低糖”,直接把碳水一刀切,白米饭、面条、红薯统统不碰。可问题是,碳水是身体的基础能量来源,尤其是肾脏这个“重体力劳动者”。没有碳水,它只能靠蛋白质供能,代谢负担翻倍,肾小球过滤系统长期超负荷,慢慢就“烧坏”了。
第二坑,误信“吃素更健康”。
老周三年几乎没沾过肉,天天吃黄瓜、豆腐、青菜,连蛋都少吃。可肾病患者最怕的恰恰是肌肉流失。蛋白质摄入不足,身体就开始“拆墙补壁”,先吃掉肌肉,再拖垮免疫力。时间一长,肌酐升高,尿酸飙升,肾脏更吃不消。
第三坑,忽略了“隐性脱水”。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多尿、口渴,如果再加上极端饮食,不少人一天喝水不到1000毫升。肾脏像一台过滤机,没有足够的水,它就像干磨的机器,滤不干净、磨得更快。老周前期没感觉,直到脸浮肿、尿少,才知道问题大了。
第四坑,血糖是稳了,血压却失控了。
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联手搞事,很多人只盯着血糖,忽略了血压的控制。老周的血压长期在150/95以上,自以为没头晕就没事,结果查出肾动脉硬化,肾小球一个接一个坏死。血糖是慢刀子,血压是快刀,一刀一刀割肾脏。
第五坑,过度依赖保健品。
有段时间,老周听信朋友推荐,天天喝某种“降糖茶”,还买了价格不菲的“护肾胶囊”。结果这些产品里含有未知中草药成分,对肝肾代谢有额外负担。肾脏本就脆弱,这样一折腾,加速进入肾衰。
糖尿病不是靠“清苦节食”撑过去的,而是要靠科学管理、动态平衡。血糖稳了,不代表病情就控制住了。就像开车,光踩刹车不看方向盘,早晚得翻车。
我们在门诊太常见类似的患者,来了已经是尿毒症,问起饮食,十有八九都“吃得很清淡”,甚至“几乎不吃主食”。这种看似健康的饮食,其实是慢性自残。最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对糖尿病的误解。
这里还得说一个冷知识:糖尿病肾病,很多时候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也会进展。原因之一,是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本身就能伤肾;二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血脂、尿酸也在搞破坏。
饮食不是越清淡越好,营养不是越少越安全。身体是个系统,不是单项工程。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保护肌肉、维护电解质平衡、保障肾脏灌注——这才是完整的治疗逻辑。
说到传统,老祖宗早就说了:“五谷为养”。古人没说“以菜为养”或者“以苦为养”,五谷杂粮是基础,不能丢。很多地方流传着“宁吃三分荤,不可无米饭”的说法,背后其实就是对能量平衡的朴素理解。
而现代人,一听糖尿病,就吓得连南瓜、山药也不敢吃,殊不知这些低GI的食物,对控制血糖反而有利。关键不是吃不吃,而是吃多少、怎么吃、搭配什么。
糖尿病饮食,不是看“清淡不清淡”,而是讲究“结构合理”。比如一个合理的午餐应该有:适量粗粮(如玉米粥)、优质蛋白(如鸡蛋或鱼肉)、富含纤维的蔬菜(如西蓝花)、适量健康脂肪(如橄榄油炒菜)——而不是一碗白粥配咸菜,那营养不够,血糖照样乱飙。
再说一个现实问题:糖尿病患者往往对“饥饿感”过度忍耐,生怕一餐多吃点就血糖飙升。结果长期能量摄入不足,身体代谢紊乱,反而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加速肾功能恶化。
有些人为了治糖,连水果都不敢碰。其实像苹果、蓝莓这类低糖水果,适量吃是完全没问题的。真正该忌口的是那些高糖高脂的“隐形杀手”,比如奶茶、蛋糕、炸鸡,而不是天然的水果。
还有一点要强调:不要迷恋所谓的“偏方”或“降糖神器”。糖尿病是终身性慢病,它需要的是长期监测和标准治疗,不是哪个灵丹妙药能一劳永逸。很多患者就是在“听朋友的”这条路上,越走越偏,最后错过了干预的最佳窗口。
说到底,治疗糖尿病,不是打怪升级,而是每天和身体谈判。你给它合理的营养,它给你稳定的指标;你一味压榨,它就悄悄反击。
老周的故事,其实是很多中年糖友的缩影。他们懂得控制,但不懂得平衡;他们怕血糖,却忘了肾;他们很努力,但方向错了。
不要再相信“越苦越健康”的神话了。身体不怕你吃饭,就怕你乱吃;糖尿病不怕你控制,就怕你控制过度。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张慧.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3):145-150.
[2]王秋月,陈安娜,赵志强.糖尿病患者低碳水饮食的利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45(04):321-325.
[3]黄燕,刘东,冯建平.营养干预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3,31(06):34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