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少将,原名郝克勇,出生在陕西。他的父亲是杨虎城西北军区的创始人之一,曾在杨虎城的麾下担任连长和特种兵营长,并且与杨虎城结为兄弟。范明的革命之路,实际上与他的兄弟郝克俊有着密切关系。
1929年,陕西发生严重旱灾,范明高小毕业后便回到家中务农。郝克勇在1927年时,于西安读书,认识了在冯玉祥西北军工作、后来成为邓小平的同事的王炳南和张策。在他们的引导下,郝克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到杨虎城部担任连指导员。杨虎城得知郝克勇的才华后,为他提供了学费,并将他送往上海政法大学深造,郝克勇在校期间还成为了中共上海地区的负责人。1930年,郝克勇返回家乡陕西,将范明接到上海,安排他上中学。
在上海,范明接触到了更多的革命思想,并加入了共青团。随后,他顺利考入复旦大学,并开始参与更多的革命活动。然而,这也使得他成为了国民党特务的目标,1935年冬,他被迫考入国民党财政部盐税警官学校。之后,范明进入了赵寿山的38军,担任了工委书记。1944年,赵寿山起义,范明随他一起离开38军,经过一番辗转,最终抵达延安。
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毛主席对范明非常器重,还亲自为他改名为“范明”。得知范明掌握一些中医知识后,毛主席鼓励他说:“陕北有个李鼎铭老先生是进士出身,对中医颇有造诣,你可以去请教他,互相交流,将会大有裨益。”范明在毛主席的鼓励下拜访了李鼎铭,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李鼎铭表示愿意收范明为弟子。
新中国成立后,范明开始以中医为父亲治疗癌症,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他还时常为中央领导及其家属看病,尤其在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方面有所突破。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1953年夏,毛主席特邀范明和甘肃的著名中医张汉祥到北京为自己会诊。毛主席对范明的才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告诉他:“从今以后,你用一半脑力搞政治、军事,另一半好好研究中医学。”毛主席还特别叮嘱杨尚昆为范明购置大量医学书籍,并鼓励他在10年内攻克癌症。
范明的军事生涯也颇为精彩。在解放战争中,范明担任了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兼联络部长,是彭德怀的得力助手,被誉为“解放军翰林”。彭德怀总是亲切地称范明为“范大人”,并曾建议他撰写一本关于西藏胜利的小说,书名定为《新西游记》。然而,1958年春,范明因被指控为“右派”而遭到严厉的政治打压,甚至被开除党籍和军籍,降职为18级。
尽管如此,范明并未放弃,他多次向周恩来和党中央申诉,终于在1962年的党的7000人大会后获得平反。令人意外的是,1964年,范明因与“反党集团”有关再度被捕,进入监狱服刑。在监禁期间,他唯一的慰藉是毛主席当年赠送给他的那一车医学书籍,这些书籍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撑。
直到1980年,范明才得以恢复名誉并获释。他回首往事,感慨万千,遗憾未能完成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然而,凭借着毛主席赠送的书籍,他渐渐成为了一位心脏病领域的专家,帮助了无数患者,并因此被誉为“杏林一杰”。《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中,对他的传奇经历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本书曾一度名列中国军事图书热销榜前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