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健康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有位孙阿姨,退休后心态很好,每周都参加老年大学的合唱队,闹得生活丰富多彩。前些时间市里举办“夕阳红”文艺汇演,老年大学代表团里头,她也是主力,跟着大家一块儿在市民广场登台唱歌。谁成想,这次上台差点让她遭了大罪。
那天演出气氛特别高涨,大家都在台上卖力表演。孙阿姨脚底突然有点痛,但为了不耽误整体效果,硬是捱到底。演出一完,她一看脚,坏了,鞋里头不知怎么进了颗小石子,走来走去,把脚底磨破见肉。其实脚磨破也不是啥大事,可是她平常身体有糖尿病,自己没太放在心上,也就随手挑破了下水泡,涂了点红药水就完事儿了,觉得隔两天就能好。
结果没想到,过了几天以后伤口反而变严重了,开始渗脓,脚周围变得又红又肿,用手一摸还烫。好在女儿赶上周末回家,一看不对,马上带着去医院找大夫。医生一瞧急了,直接说幸亏来得及时,再拖下去,有感染可能发展到骨头或严重坏死,最后甚至有截肢风险。
打了点滴换了药,回到家,女儿还天天坚持给她换药清洗伤口,按时吃药,费了将近一个月才算好了。这次差点出大事,孙阿姨心里后怕极了,说要不是女儿发现,她根本没当回事。
我觉得,像我们这把年纪,有慢性病的老人,经常会忽略小伤小病,觉得养几天就过去了。尤其是糖尿病的朋友,其实脚上哪怕是微小的损伤,都可能发展成大问题。糖尿病人由于末梢神经感觉迟钝,有时候脚都受伤了自己还不自知。小伤口一旦感染,不容易愈合,严重了还真能发展成截肢。听医生讲,医院里头每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案例不少,很多都是一开始护理不规范,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孙阿姨的事让我深有体会。以后我每次外出、活动前,鞋子要先里里外外摸一遍,看看有没有小石头碎渣啥的,鞋一定要穿宽松透气的。不管有无不适,坚持每天检查脚底和脚趾间是不是有伤。如果发现磨破、起泡,绝不能自己乱处理,最好及时去医院问问专业医生。用药、护理都要规范,不能指望老一套土办法。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咱老年大学里头,有糖尿病基础的同学不在少数。脚上有点不舒服就糊弄过去,要真憋出个大毛病,后悔都来不及。再加上咱退休以后参加各种活动,排练、出游、锻炼的机会多得很,稍微不注意就出岔子。
很多老人都容易有个心理——怕麻烦子女,不愿意跟家人讲自己的小毛病,其实这样蛮危险的。身边人发现及时干预,科学护理,省下了不少麻烦。烦事变小事,小事能治好,日子也能踏实。
我这两年也琢磨出来,健康是第一位的,甭管咱多喜欢跳舞合唱,一旦身体有情况,得及时歇一歇,上台要舒舒服服的,不能因为脸面把痛苦扛下去。像孙阿姨这样的小意外,很容易让大伙警醒。
大家如果有相似经历或防护小窍门,也欢迎留言交流。咱们互相提醒,保养好身子骨,把退休生活过得开心安心。健康无小事,千万别自己耽误自己。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