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强推可穿戴设备,但中国反而更领先!未来最值钱的资产来了!

hqy hqy 发表于2025-07-30 08:31:47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期要点:健康理念的变革,将造福每个人!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6月24日,美国新任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在国会听证会上,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政策提议:在未来四年内,通过史上最大规模广告宣传和激励措施,推动每一位美国公民佩戴可穿戴健康设备,这项计划将由联邦政府主导实施。

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

肯尼迪指出,通过这些设备收集的生物数据将被集中管理,并通过AI算法分析,识别潜在的健康风险和疫情爆发点,帮助政府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

然而,这项“宏大愿景”也引发了争议。

肯尼迪提名的公共卫生局长凯西•米恩斯(Casey Means),以及他团队中的高级顾问,都与可穿戴设备企业间有着各种利益关系,给这个看似利国利民的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肯尼迪过去反对疫苗接种的立场,比如宣称“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和“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等说法,使得2024年底在他被提名卫生部长时引起了7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联名反对。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这次肯尼迪的激进可能刚好让他做了对的事。当前医疗界正面临着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变的需求,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可能会极大地促进这一变革。

不过,话说回来,我觉得,美国政府很可能没有引领这个潮流的能力。但如果中国能率先行动,很可能开启一个由AI技术驱动的“健康普惠化”社会新范式。

健康理念变革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现阶段,健康理念的革新非常关键,应当尽快从专注于治愈病人到关注并理解健康人群。

肯尼迪计划最根本的正确性在于,他试图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开始健康理念的转变。

传统医疗体系,虽然拥有先进的设备、顶尖的专家和精准的检测数据,但这一切主要用于病人,其实和健康人无关。

我们甚至知道病人血液里面某个蛋白质分子代表了什么疾病,却对健康人群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因为评估健康状况需要持续的、多维度的数据采集。

一年一次的体检,所提供的只不过是孤立且瞬时的数据,容易错过某些疾病的早期迹象。要知道,即便是像美国前总统拜登,癌症也是到了晚期才被发现。

健康监测则需要数年且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生理数据,从而给每个人建立个性化的“基础生理节律曲线”。任何偏离曲线的波动,都可能预示着健康的滑坡。

不过,我还想指出的是,只有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AI模型进行分析,并给出个性化的干预建议。

肯尼迪计划的问题在于,它更侧重于利用AI分析社会层面的问题,而忽视了个人可能更需要AI的辅助。

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人而言,我们很难从监测数据中看出问题,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应对。反而徒增焦虑和烦恼。

因此,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关键点在于,有一个能够根据长期监测数据、洞察健康问题并给出个性化干预建议的AI系统。

例如,如果AI会告诉你,近期血糖偏高,提示你减少多少碳水的摄入,建议你坚持一周的15分钟快走,就比单纯甩给你10张血糖的数据曲线图要更有帮助。

AI健康管家

当然,上面的内容,咱们创新地图的老朋友可能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今天,我想再深挖一层,聊聊我们为什么特别重视AI健康管理这件事。

这几年来,随着AI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被替代,因此有关“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的讨论不绝于耳。

但我认为,直接发放现金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不仅会让大家失去工作和生活的动力,而且可能因为缺乏自我管理导致饮食不规律,和缺乏运动而影响健康。

所以,比起发钱,提供保障基本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核心服务,虽然没那么直接,反而更合理。

政府可以提供免费的可穿戴设备、数据分析和基础健康咨询服务,从而避免民众陷入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中。当保持健康的能力成为每个人都能享有的基本权利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

而且,幸运的是,随着AI的发展,这样的设想已经成为可能。

过去,一个顶级的健康专家,只能服务于少数人。哪怕在发达国家,民众虽然可能衣食无忧,但保持健康绝对是一件奢侈的特权。像贴身医疗团队、硅谷精英热衷的全基因测序和表观遗传分析等优质健康管理服务,价格都非常高昂。

但现在,一个经过海量数据训练的AI健康管家,在完成训练之后,除了可穿戴设备的费用外,每个新增用户的服务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换言之,AI健康管家可以同时为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用户,提供专家级、个性化、可持续的普惠健康服务,包括健康提醒、风险预警和生活方式建议。

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望让每个人都能以极低的成本,享受到过去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拥有的顶级服务。当社会中大量原本昂贵的服务通过AI实现了普及,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服务规模化”和“服务平权”时代。

只不过,我也想指出,在美国现有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肯尼迪的计划很可能难以落地。

他不仅要面临敌对党派的阻挠,马斯克曾经领导的政府效率部也砍掉了很多人员和经费,没有人来帮他做这些事,再加上美国人对隐私近乎偏执的保护,都会让这个计划最终“雷声大,雨点小”。

然而,这恰恰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保障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构建符合中国人特征的数据体系和AI模型,率先探索出一条全民健康的“中国路径”。

当然,全面的AI健康管理体系的完善,还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实施,但对于每一个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最明智的做法不是等待服务成熟,而是“立刻开始、自己先上”。

尽早开始数据积累,建立自己的个性化健康基线。在未来,这些数据就很有可能会成为你的一笔回报巨大的健康资产。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有关AI健康管理以及医药和医疗产业,我们在科技特训营已经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如果你感兴趣,欢迎扫码加入,和我一起,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