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标志的慢性疾病,早期往往没有表现,因此并不存在前兆。患者多通过体检、行血糖化验等发现患病,待出现“三多一少”等症状时,通常已经较为严重了。日常生活中应重视起糖尿病的症状,警惕糖尿病恶化为其他疾病。
2018年,浙江45岁的王海波是某白酒公司的销售经理,每天不是在陪客户就是在赶往酒局的路上。为了冲业绩,他经常一天赶三四场应酬,白酒像喝水一样往肚里灌,常常一整天就靠几粒花生米垫肚子。为了让体力跟上,他总是随身携带高糖零食补充能量。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几年,他的身体也渐渐亮起了红灯。
2018年5月2日中午,王海波见客户时发现自己的手总是不自觉发抖,他只得讪讪地用左手扶着右手倒酒,倒完酒坐下后却觉得一阵头晕目眩,眼前像蒙了一层毛玻璃,他举起手想要揉揉眼睛,发现手指像是套了一层手套,麻木感如电流般在手掌上窜开。他以为是最近跑客户太累了,便没多想,靠在包厢沙发上缓了半个小时才起身。
送走客户后,王海波发现自己肚子又饿了起来,手脚开始发软无力,可明明刚吃完饭,他重新拿起筷子夹了点剩菜,手腕却无力地发抖起来,筷子抖落在地上。王海波有些意外的摊开双手,发现双手竟然呈鸡爪状蜷缩起来,他用力想要将手指撑开,却发现关节骨像是被铁钉钉了起来,动不了。更奇怪的是,他明明刚喝完俩瓶水,嘴唇却干裂开来,王海波心里嘀咕着奇怪,拿上衣服就回家休息了。
5月10日这天晚上,王海波刚躺下,却被脚底的一阵刺痛给惊醒,俩只脚像被千万根针扎着,从脚趾一直麻到大腿。他挣扎着爬起来开灯,发现脚踝肿得发亮,皮肤绷得能看到血管。手一按便会出现凹印,久久不会恢复原状。王海波心里一惊,想要下床上厕所,可脚底刚落地,电流般的刺痛感从脚掌直接蔓延至大腿根部,他一个趔趄直接瘫倒在地,钝痛感又蔓延至腰部,他用力揉了揉腰部,随后双手撑地想要起身,却发现四肢像是被抽空了力气一般,整个身体又重重地倒在地上。
妻子听到声响起来,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发现王海波脸色灰白,眼窝深陷,整个人像被抽干了水分似的躺在地上,量体温时发现他体温只有35.8℃,吓得立刻拨打了120,救护车来的时候,医护人员注意到他呼吸时带着烂苹果般的酸臭味。
到医院后,医生刚接手便闻到了从他呼吸道里传来的烂苹果味,于是他给王海波做血糖检测,结果显示,他的空腹血糖高12.33mmol/L,远高于正常值,餐后2小时血糖更是飙到了18.2mmol/L,正常值应低于7.5mmol/L。尿常规检查发现尿糖(+++),酮体(+),尿蛋白也有轻微异常。医生又给他做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9.6%,说明他的血糖已经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医生拿着报告单,神情严肃:“你这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而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血糖长期这么高,会对全身血管和神经造成损害,必须马上控制。”王海波听得心里发慌,连忙点头答应。医生给他开了降糖药,叮嘱他必须戒酒、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
回家后,王海波老实了一段时间。酒局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就只喝白水。饮食上也格外注意,米饭减半,甜食全戒,连最爱的红烧肉都不敢碰。坚持了1年后,他的症状确实好转了不少——口渴减轻了,手脚也不像之前那样麻木,血糖也慢慢降到了正常值范围内。他松了口气,心想只要继续这样控制,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4月3日晚上,王海波刚躺下,突然觉得胸口发闷,像压了块大石头,呼吸变得费力。他以为是最近工作太累,翻了个身想继续睡,可没过多久,小腿猛地一阵抽筋,疼得他直接从床上弹了起来。他揉着腿,发现肌肉硬得像石头,皮肤下还隐约能看到细小的颤动。他挣扎着起身站起来,扶着桌子抖动了一下左腿,却发现麻痛感顺着小腿直窜大腿,他不得不用力拍打着腿部,这才好了些许。
他又重新甩了甩腿,确保麻痛感好了许多,他便扶着墙准备去个厕所重新回来睡觉,他刚一站在镜子前,发现自己的脸有些浮肿,尤其是眼睑,像是被人打了两拳。他不禁吃惊地张开了嘴,却发现牙齿出现了暗淡的污渍,凑近一看,牙龈根部竟然冒出了小血珠,血腥味从口腔里蔓延开来,他连忙用清水漱了漱口,但这血腥味只增不减。他害怕极了,呆呆地站在镜子前,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阵剧烈的腰痛袭来,像是有人用铁锤狠狠砸了他的后腰。他以为是自己站立太久,便扭了扭腰,剧痛感立刻从腰的俩侧加重蔓延,连带着整个腹部都开始绞痛。他一个趔趄瘫坐在地上,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妻子被吵醒,见到眼前一幕吓坏了,立刻拨打了求救电话。
救护车赶到时,王海波已经疼得蜷缩成一团,脸色惨白,嘴唇发紫。医护人员测了他的血压,发现竟然高达160/100mmHg,心率也快得异常。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他的意识开始模糊,呼吸越来越急促,最后两眼一翻,昏了过去。
到了医院急诊科,医生立即给王海波做了血液检查,检测显示他的肌酐值高达500μmol/L,尿素氮15.6mmol/L,肾小球滤过率(eGFR)只有25ml/min,各项指标都指向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医生又安排了肾脏B超,发现双肾体积缩小,皮质变薄,提示肾衰竭。
看到检查结果,王海波和妻子都呆住了。他声音发抖地问医生:"我明明按时吃药,血糖也控制住了,怎么还会肾衰竭?"医生皱起眉头,详细询问了他这段时间的生活细节。经过一番交流,发现王海波自从上次检测出糖尿病之后一直积极治疗,饮食上与服药细节上都做的很好,并未出现其他的疏忽和漏洞。
医生开始困惑起来,如果真的按照王海波所说的,那么糖尿病转肾衰竭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但现在这个事情发生了那么一定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于是医生进一步详细地询问王海波日常饮食中的细节以及服药细节,果然发现了一丝端倪。
医生叹气道:“细节决定成败啊!虽然你谨遵医嘱,生活中的各方面看似做的滴水不漏,但是你的情况确实比之前恶化了很多,那是你在服药和生活细节上忽略了这2点细节,正是这俩点细节导致你的病情加重,临床上许多糖尿病患者和你一样,忽略了这俩点细节,肾脏还是扛不住,若是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
一、长期高蛋白饮食与错误营养观念对肾脏的损害
王海波自从确诊了糖尿病之后,严格戒了酒、控制了主食,却陷入了另一个误区——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他每天早餐要吃4个鸡蛋,午餐和晚餐必定有半斤以上的红肉,还额外补充蛋白粉,认为这样能"增强体质"。实际上,这种饮食方式给他的肾脏带来了毁灭性负担。
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尿素、肌酐等含氮废物,这些都需要通过肾脏过滤排出。健康人的肾脏可以轻松处理,但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本就受损,长期高蛋白饮食会让残余肾单位超负荷工作。检查发现,他的尿微量白蛋白高达300mg/24h,说明肾小球滤过膜已经严重破损。更糟糕的是,他偏爱吃的腊肉、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含有大量食盐和亚硝酸盐,这些物质会直接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和纤维化。
病理报告显示,他的肾组织活检中发现大量蛋白管型,肾小管间质区域出现广泛纤维化,这正是长期高蛋白饮食导致的典型改变。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应控制在0.8g/kg体重,且要优选鱼、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但他实际摄入量超标近3倍。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饮食方式,让他的肾脏在短短半年内加速衰竭。
二、药物滥用与不良习惯对肾脏的双重打击
王海波多年来有两个致命习惯:一是头痛就吃止痛药,二是经常憋尿。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习惯,最终共同摧毁了他的肾功能。
由于长期饮酒应酬,他患有慢性偏头痛。确诊糖尿病后,因血糖波动头痛加剧,他养成了随身携带布洛芬的习惯,最多时一天服用6片。这类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肾脏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血管收缩。检查发现他的肾脏皮质血流信号明显减弱,这正是长期缺血造成的损害。更严重的是,这些药物代谢产物会沉积在肾间质,诱发淋巴细胞浸润,活检可见典型的镇痛剂肾病改变——肾乳头坏死和间质纤维化。
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憋尿。为了应付酒局,他经常连续几小时不上厕所,膀胱长期过度充盈。尿检显示他存在反复的亚临床尿路感染,这些隐性感染会引发慢性肾盂肾炎。影像学检查可见他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肾盏变形,这是典型的上行性感染导致的瘢痕肾。
资料来源:
[1]张欣豪,柯发杰,陈胜.从“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理论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J/OL].中医临床研究,1-5.
[2]郭姿含,林路路,游国华,等.植物源羧乙基壳聚糖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J/OL].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23.
[3]孙小芳,曾今诚,王少波.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糖尿病肾病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J/OL].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5.
(注:《回顾:45岁男子患糖尿病,低糖饮食1年后肾衰竭,医生:忽视了俩点》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文章原创禁止转载、抄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