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年必看!中了3条以上,就要千万小心!

hqy hqy 发表于2025-08-11 00:28:42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我们要追求长寿,更要健康。2023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到来,如何更好地呵护老年人健康是所有人关心的话题。今天,一苗同学做了个小测试,大家一起来测测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程度吧!中老年必看!中了3条以上,就要千万小心!

以上情况,如果“中”了3条以上,就要注意了哦!

怎么查?查什么?

除了常规体检(心电彩超、体液检查等),还需要关注眼底视网膜筛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一般来说,45岁以上建议每年检查眼底一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此项检查。

眼底视网膜筛查是临床诊疗规范(如糖尿病和高血压)中的重要内容,视网膜上有非常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的形态、反光、动静脉管径比在既往的研究中都已证实和多种慢病风险相关。可以说,视网膜是全身唯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血管和神经的组织。

眼底视网膜筛查“地雷区”

眼底视网膜筛查可检测眼底疾病问题,包含视网膜病变类、黄斑类风险等,以及慢病风险。其中,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以下几项都是眼底视网膜筛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雷区”:

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损伤微血管的表现,约1/4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网,糖尿病病程越长,糖网患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

图源:鹰瞳Airdoc眼底检查报告中的“糖网”情况

AI视网膜筛查辅助诊断技术通过提取糖网特征,辅助糖网诊断,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该进行1次视网膜检查。

专家建议,轻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半年~1年复查;中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3~6个月复查;重度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1~3个月复查。【1】

02「黄斑视力损伤风险」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由多种因素诱发并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会导致患者视力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进行性下降,是一种常见的高致盲视网膜异常。多见于5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严重的增长趋势。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一旦进入进展期,会严重损伤视力,导致生活受到影响,因此按照专家建议,对于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网膜检查十分有必要。【2】

黄斑视力损伤低风险、中低风险者,服用叶黄素可预防黄斑色素浓度下降,建议每6~12个月复查。【1】

黄斑视力损伤中高风险者黄斑色素浓度下降,且黄斑区出现了结构改变(如小玻璃膜疣、重度豹纹样改变等),目前尚不影响视力,服用叶黄素可延缓黄斑色素浓度下降。需要定期监测风险每3~6个月复查。【1】

黄斑视力损伤高风险者黄斑色素浓度下降,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异常(如病理性近视弥漫性萎缩),或有明显的黄斑区病变,不及时诊治可能严重危害视力,服用叶黄素可延缓黄斑色素浓度下降。建议每1~3个月复查。【1】

03「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和视网膜以及视网膜血管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眼底可以评估神经和血管的情况,可以评估糖尿病发病趋势。

糖尿病中高风险者通常由于年龄增长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疾病引起。若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尿病典型症状,可进行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检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如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重等。

糖尿病高风险者可能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也可能近期有熬夜、大量饮酒、过量用眼等情况。若无糖尿病病史,推荐进行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检测。若确诊为糖尿病,则应开始进行治疗。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

04「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风险」

在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病占首位,每10名死者中有1位死于心脑血管病,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约占60%,脑血管病约占40%。在我国,估算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是致残的首要疾病。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十年风险的评估就是预测个体在未来10年内,发生中风和心梗的概率,风险越高,概率越大。主要危险因素:种族、遗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高风险指未来发生中风和心梗的概率为10~15%;高风险指未来发生中风和心梗的概率为15~50%。中高风险人群通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因此对中高风险人群的干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原发病控制+抗血小板治疗+也可视情况服用相应保健品。【1】

05「动脉硬化风险」

动脉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壁变硬,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风险指的是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风险,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可能出现动脉变细、静脉变粗、动静脉交叉压迹等表现。

动脉硬化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49岁以后进展较快,男性高于女性。

动脉硬化中高风险者通常由于年龄增长或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他疾病。一般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如饮食管理、身体活动、戒烟限酒等。

如果确诊动脉硬化,对于患者的干预控制血压很重要。高血压患者血压应<140/90mmHg;在诊室血压达标的同时,应关注家庭血压达标:家庭清晨血压目标为清晨家庭/动态血压<135/85 mmHg。【3】

资料来源:

【1】鹰瞳Airdoc眼底检查报告

【2】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US) Office on Smoking and Health.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moking-50 years of progress: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M/OL]. Atlanta(G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2014[2020-11-03]. https://www. ncbi. nlm. nih.gov/books/NBK179276/.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