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发现,走路快慢居然影响寿命,长寿的人走路都有这个特征

hqy hqy 发表于2025-08-10 10:30:24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同样是70岁的两个大爷,在走路上面的表现却完全不同,其中一个走路带风,不仅走路走得很稳,而且走路时步速也很快;再看另外一个,走路拄着一个拐杖,即便步速很慢,但依然颤巍巍的,仿佛马上就要摔倒一样,这两个大爷,究竟哪一个身体更健康,哪一个更易长寿,答案是一目了然的。

2018年发表于《梅奥诊所学报》的一项报告,揭示了快走与寿命的关系。研究统计了约47.5万人的走路习惯和死亡情况,其中大部分人年龄都超过50岁。结果发现:无论胖瘦情况如何,走路快的人预期寿命都更长,大约能多活15~20年。

其中:走路快的女性,预计平均寿命86.7-87.8岁,慢的为72.4岁;走路快的男性,预计平均寿命为85.2-86.8岁,慢的为64.8岁。

没事走两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会发现,除了走路以外,其他的运动似乎都不香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年龄大了,身体素质下降,有些较为剧烈的运动已经不再适合了,走路属于低强度运动,坚持走路,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感到很累,也不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自然而然,走路就成了最受老年人欢迎的运动了。

走路,不仅能锻炼身体,也能客观反映身体的健康状态,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身体不健康,如果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又怎么可能随心所欲去走路呢?很多严重的疾病,不仅会限制走路的能力,甚至还可能导致无法走路。

医生提醒,走路是对健康有利的一种锻炼方式,走路可以提高免疫力,走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走路可以锻炼骨骼和肌肉的力量,不过,有关走路的一些细节,也一定不能忽视。

第一,不要饭后马上走路

走路的时机要选择好,很多人都是刚吃完马上去走路,觉得散散步有利于促进消化,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刚吃完东西,大量的食物聚集在消化道内,这个时候马上去走路,腹内压增加,会引起食物的反流。

还有,刚吃完东西,大量的血液涌向胃肠道,帮助胃肠道进行食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走路时,骨骼肌分走了一部分血液,就导致消化不良。

正确做法是,饭后30分钟以上再考虑去散步。

第二,走路前要热身,走路后要拉伸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反应能力下降,所以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随心所欲去做一件事情,走路同样如此。

老年人走路,走路前一定要热身,避免突然走路对身体造成损伤,走路以后,不要马上坐着或躺着,适当拉伸有利于降低走路对肌肉和关节造成的损伤。

第三,走路的步数要控制好

虽然走路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年龄大了,老年人要牢记,科学走路,控制好步数,很多老年人喜欢暴走,每天动辄好几万步,殊不知这样走路反而会损伤健康。

2023年一项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指出,每天走路的步数确实与死亡风险有关,但并非走得越多,效果就越好。

这项研究对超过4.7万名中老年参与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每天走到大约6000到8000步之间,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最低。超过这个范围,虽然也有益处,但边际效应明显递减。

第四,走路的环境选择很重要

很多老年人走路,就在马路边去走,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汽车产生大量的尾气,再加上灰尘量较大,汽车制造的各种噪音,再加上人行道上人流量大,路况复杂,在这样的环境里走路,不仅对健康不利,还可能带来危险。

老年人走路,最好选择绿化环境好,较为安静的区域进行走路。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