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还没结束,立秋已悄然而至。此时节最是磨人:白天依旧热浪滚滚,稍动一动就汗流浃背,体力消耗比平时大出不少;早晚却带了凉意,燥气悄悄钻进骨头缝,人容易觉得累、没精神,连走路都发沉。老话说“热天耗气,秋燥伤津”,这时候光补水、吃杂粮不够,得给身体补点“优质蛋白”——好消化、易吸收,能快速帮身体“充电”,还不添负担。这3道家常菜,从鱼肉、鸡蛋到豆腐,把优质蛋白吃进日常,让家人腿脚有劲、精神足。
一、香煎鲈鱼块——低脂高蛋白,滋阴抗疲劳

三伏天出汗多,身体不仅丢水分,还会流失蛋白质和氨基酸,鲈鱼正是“及时雨”。
食材:鲈鱼1条(约500克)、生姜3片、大蒜2瓣、柠檬1/4个(或料酒1汤匙)、淀粉2汤匙、盐少许、食用油、椒盐粉(可选)
做法:
1. 鲈鱼处理干净(去鳞、鳃、内脏),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避免煎时溅油);
2. 鱼块中加1片姜(切丝)、蒜末、少许盐、柠檬汁(或料酒),抓匀腌15分钟去腥;
3. 腌好的鱼块倒掉多余汁水,均匀裹一层淀粉(薄厚适中,太厚影响口感);
4. 平底锅刷一层薄油,油温六成热(放入筷子冒小泡)时,放入鱼块,中火煎至底面金黄(约2分钟),轻轻翻面,煎另一面至金黄酥脆;
5. 煎好后可撒少许椒盐粉提味,搭配一小碟番茄酱,酸甜解腻。
吃的讲究:
- 鲈鱼刺少肉嫩,老人孩子吃着安全;煎的时候别频繁翻动,一面定型后再翻,避免碎块;
- 三伏天怕热不想开火?可以提前腌好鱼块,傍晚气温低时煎,搭配一碗杂粮粥,简单又顶饱。
二、豆角炒鸡蛋——平价“全营养”,补能又下饭
豆角则是夏天的应季菜,纤维丰富,能帮肠胃蠕动,两者搭配,一口下去有蛋香有菜鲜,简单炒炒就下饭,还不用费心准备,特别适合忙碌的三伏天。
食材:长豆角300克、鸡蛋4个、蒜末1瓣、盐少许、食用油、生抽半勺(可选)
做法:
1. 豆角洗净,去头尾,掰成5厘米长的段(或切小段,易熟);锅中烧开水,加少许盐,放入豆角焯3分钟至变色变软,捞出过凉水沥干(去除草酸,更易消化);
2. 鸡蛋打入碗中,加少许盐搅匀;热锅冷油,油热后倒蛋液,待底部凝固用筷子划成小块,盛出备用;
3. 锅中再放少许油,爆香蒜末,倒入焯好的豆角,大火快炒1分钟,加少许盐调味;
4. 倒入炒好的鸡蛋,加半勺生抽(提鲜不抢味),翻炒30秒至食材入味即可。
为什么适合此时吃:
- 鸡蛋的蛋白质能快速补充体力,豆角的纤维能缓解高温天常见的便秘,一补一通,身体更轻快;
- 豆角焯水后再炒,既缩短炒制时间,又能避免夹生(生豆角含皂苷,必须煮熟),吃着更放心。
三、香煎脆皮豆腐——植物蛋白担当,健脾又扛饿
它的蛋白质含量约8.1克/100克,且含大豆异黄酮,能帮身体调节代谢,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煎得外脆里嫩的豆腐,裹上简单的调料,比肉还香,关键是好消化,就算三伏天没胃口,也能轻松吃下。
食材:老豆腐1块(约400克)、大蒜2瓣、小米辣1个(可选)、生抽2汤匙、香醋1汤匙、白糖少许、淀粉3汤匙、食用油
做法:
1. 老豆腐切成2厘米厚的方块,用厨房纸轻轻按压,吸掉表面水分(煎时不易碎);大蒜切末,小米辣切圈;
2. 碗中放生抽、香醋、白糖、1汤匙清水,搅拌成调味汁;豆腐块均匀裹一层淀粉(轻轻拍掉多余的粉);
3. 平底锅倒油,油温五成热(油面平静)时,放入豆腐块,中火慢煎,每面煎2分钟至金黄酥脆,盛出备用;
4. 锅中留少许底油,爆香蒜末和小米辣,倒入调味汁煮10秒至微微冒泡,淋在煎好的豆腐上即可。
其实,对抗三伏加立秋的“双重消耗”,不用刻意买补品,把身边的家常食材吃对就行。香煎鲈鱼块的鲜嫩,豆角炒鸡蛋的家常,香煎脆皮豆腐的醇厚,每一口都是对身体的温柔补给。让家人吃得舒服、补得实在,才能腿脚有劲、精神满满,稳稳度过这段特殊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