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原本是登山露营的黄金季,但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陡增。

记者直击平谷黄松峪水库泄洪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从北京密云最大降雨量315.3毫米,到新疆乌孙古道因洪水封闭并致徒步者遇难,再到五台山景区因山洪道路中断,这些事件无不警示,户外活动需系统性升级安全策略。
山地君小科普
——
户外活动安全策略
太长不看完版:
别出门了,在家附近玩就行
01
行前准备:风险预判与主动规避
动态追踪天气与地质预警
关注天气,提前7-10天关注目的地天气预报,避开极端天气窗口。
山区通信信号弱,提前下载离线地图和灾害预警信息,避免失联。
路线与营地选择三原则
避开高危区:河道、河滩、峡谷下游;陡坡、悬崖下方;水库泄洪影响区。
优先正规营地:选择有排水系统、避雷设施、庇护建筑的营地。
邻近居民点:靠近农家乐或民宿,便于紧急求援。
武功山露营 图源:武功山景区
02
行进中:实时风险识别与快速响应
警惕自然异象
河水变浑浊、水位急速上涨;
远处雷声、上游乌云预示暴雨将至。
遇险即时行动
洪水围困:向垂直河道方向逃离,避免顺流或逆流,寻找高地;
雷暴天气:远离金属装备、孤立树木,蹲低蜷缩减少接触面积;
道路中断:不强行涉水,用登山杖探路防塌方。
6月22日清晨,云南楚雄“野景点”椅子湾,10人(含4名儿童)露营被洪水围困,露营物品都被卷走,车辆也被淹没
图源:佛山消防
03
营地避险:强化防御与应急机制
扎营安全四要素
地势:高于历史洪水线+平坦坚固、避开冲沟;
排水:帐篷周边挖导流沟,防积水倒灌;
防风:固定帐篷用重物压角+风绳加固、防暴雨掀翻;
防火防雷:远离枯树,帐篷禁用明火,金属杆接地。
建立应急联络网
与营地管理员或当地村民确认求救渠道;
约定亲友联络时间点,超时未联系即启动求助。
04
紧急避险:科学自救与协作救援
山洪/泥石流应对
向山坡两侧逃离,勿沿沟谷下行;
抱紧巨石或粗树,减少水流冲击,如山洪裹挟碎石树枝致撞击伤。
失联与待援策略
集中人员保存体力,用反光镜、哨声、火光发送信号;
分配物资,优先保障老人、儿童。
救援现场 图源:浙江衢州公安
05
装备升级:汛期专属防护清单
基础防护:防湿冷失温,减少行动阻力
防水登山鞋、冲锋衣(防水指数5000mm+)、快干衣裤
应急工具:保障极端天气通讯与逃生
卫星电话/北斗盒子、防水打火机、救生哨、破窗器
医疗包:处理外伤、感染、脱水
止血带、消炎药、蛇药、净水药片、电解质粉
避险附加:维持72小时生存等待救援
保温毯、高能量食品(压缩饼干)、便携净水器
预防为主:行前充分准备,关注天气,选择安全路线。
灵活调整:行程中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撤离或改变计划。
应急有方:掌握自救知识,携带必要装备,保持冷静应对突发状况。
安全户外遵循“三原则”
自然之力不可抗,但系统性防范可大幅降低风险。每一次安全归来,都是对户外精神最深的践行。
本文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两微一网”综合整理
部分图源网络仅供分享 如侵删
一审:张雯雯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