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235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前段时间,一份“食用油健康排行榜”在网上悄悄火了起来,很多人一看,立马慌了:花生油竟然只排在第三梯度?那我们天天做饭用的油,难道不健康了?更让人疑惑的是,第一梯度的油居然是“亚麻籽油”,这油不是听都没怎么听说过吗?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什么食用油最健康?日常吃油到底该怎么选?
一、食用油不只是“炒菜用”,它是人体重要营养来源
很多人对“油”的印象,还停留在“高热量”、“长胖”、“不健康”上。但实际上,食用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少了它,身体很多功能都会出问题。
脂肪酸分为三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多不饱和)和反式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提高“坏胆固醇”(LDL),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Omega-6)对人体有很大益处;反式脂肪酸是最该避免的,几乎是“无益有害”。所以,食用油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而是吃得对最重要。
二、花生油真的不健康吗?它到底排第几梯度?
先说答案:花生油属于第三梯度食用油,并不是说它“不健康”,而是相比之下,有更优的选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和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建议,食用油按照健康程度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梯度:
第一梯度(优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
这些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Omega-3),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第二梯度(推荐):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如:橄榄油、菜籽油、山茶油。
这些油稳定性高,既可以炒菜,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第三梯度(适量):富含Omega-6或饱和脂肪酸的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
虽然也有营养价值,但Omega-6摄入过多会抢占Omega-3的“使用权”,影响身体代谢平衡。所以,花生油不“差”,只是没有那么“优”。
三、亚麻籽油是“最健康的油”吗?小心用错方式反伤身体!
很多人一看到“亚麻籽油是第一梯度”,立马就买了一瓶回家爆炒,甚至拿来炸鸡腿。结果没几天,油发臭了,人还拉肚子。
这是用错方法了!
亚麻籽油的确营养高,α-亚麻酸含量可达50%以上,但它也有个致命缺点:不耐高温!
一旦加热超过160℃,油脂会迅速氧化,产生有害物质;
高温烹饪不但破坏营养,反而可能产生致癌风险。
正确打开方式是:作为凉拌、生拌、代替沙拉酱使用。 也可以拌在米饭、粥、酸奶里吃。
四、橄榄油、山茶油、菜籽油:更适合中国人日常做饭
虽然“第一梯度”的油营养价值高,但在日常爆炒、煎炸中,它们并不实用。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橄榄油、山茶油、菜籽油才是更“接地气”的选择:
橄榄油:富含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性能强,适合轻炒、煎蛋;
山茶油:被称为“中国橄榄油”,油酸含量高达80%,耐高温,风味温和;
菜籽油:含有适量的Omega-3脂肪酸和油酸,价格亲民,适合大多数家庭。
这些油既能满足烹饪需求,又能兼顾健康,是日常“通勤型”的好油。
五、别只看“油种”,还要注意“搭配”和“保存”
即使是再好的油,用错方法也会“翻车”。
油的使用有几个关键细节,掌握不好,可能白吃了好油还伤了身体:
搭配使用更科学建议橄榄油、菜籽油、山茶油等轮换使用,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不同,搭配吃更均衡。
每天也可以适当吃些富含脂肪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弥补Omega-3的不足。保存方式决定油的“命运”不少人油一开封就用半年,甚至一年。其实,开封后的食用油建议在3个月内吃完,尤其是亚麻籽油、核桃油等不耐氧化的油,最好放冰箱冷藏。油烟问题不能忽视长时间高温炒菜、油冒烟才下锅,是很多家庭常见做法。油过热后释放出的油烟可能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质,长期吸入对健康危害极大。
建议控制炒菜温度,油冒烟就说明过热了,应该立刻降温。六、不是所有“植物油”都健康,棕榈油、氢化植物油要慎用
别看到“植物油”三个字就放心大胆吃。有些植物油的问题比动物油还严重。
棕榈油:虽然是植物油,但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50%,摄入过多和心血管疾病、肥胖有一定关联。常见于饼干、泡面、蛋糕等加工食品中。氢化植物油:广泛存在于人造奶油、起酥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强烈建议禁用”的成分。
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胎儿发育和儿童认知功能。超市里买食品时,记得看看成分表,有“氢化植物油”字样的尽量少买或者不买。
七、吃对油,胜过吃营养品
很多人花几百块买保健品,却忽略了每天做饭用的那一勺油。实际上,食用油才是最容易摄入、最实用的“健康投资”。
优质油脂能帮助人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如A、D、E、K);
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抗炎抗氧化,都离不开脂肪酸的参与;
长期吃错油,不仅会影响营养吸收,还会让慢性病悄悄找上门。
所以,与其纠结要不要补鱼油胶囊,不如从今天开始,换一瓶更健康的油,搭配合理使用,胜过任何补充剂。
没有“万能油”,只有“适合你”的油
每种油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没有哪一种油能包打天下。
注重营养?可以选择亚麻籽油、核桃油,但注意不能高温;
讲究实用?橄榄油、山茶油、菜籽油更适合日常烹饪;
喜欢风味?花生油、大豆油可以适量吃,但别长期单一使用。
吃油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健康。
从今天开始,别再随便买油,也别再迷信“植物油一定健康”。
把厨房里的那瓶油看清楚,可能比你跑十次医院都重要。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GB 2716-2018)
[3] 褚药师说药.《吃油要讲科学,这3类油再香也别天天吃》. 2025-04-12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