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舒生
作家莫言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必须承认,在我们的社会中,最上等的职业还是当官,当官的工资尽管不比教师高,但人们都知道,大多数当官的并不靠工资吃饭。”
不得不说,莫言这话真是一针见血。
现在我们看看每年的“考公热”,就知道多少寒窗苦读多年的高材生,只为谋一个“人民公仆”的岗位。据报道,70%的应届生选择抢“铁饭碗”,国考省考竞争比最大的甚至超过了10000:1,数百比一则是常态。去年还有报道,耶鲁大学的博士竟热衷于江苏某乡镇的公务员,一群清北学生争相考取某街道办职位。这些考公的典型说明时代在变,但“考公热”却持续发热,不降反升。我们不得不承认莫言说的是事实,社会最上等的职业还是当官。
当然,所谓最上等,并非是写在脸上的,公务员明面上都是“人民公仆”,党纪国法对他们的要求几乎等同于对圣人的要求,但其里子,却像极了人民的“姥爷”,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资源垄断,他们都占据了一个绝佳的位置。
所以,这就难怪人们会无比羡慕当官这一职业了。
但是,大家扪心想一想,一种将当官作为最上等职业的社会真的正常吗?
公务员,作为国家的管理者,主要职责是执行人民制定的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国家良性运转,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也就是说,公务员最重要的职责是构建和守护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共同底线。
公职是公众的信托所,它的全部权力和机会都应用来为人民办事,就像公款应当用于公共福利一样。
从财富角度讲,公务的主要职责在于公正合理地分配财富,而分配财富的前提是有财富可分,因此公务员这种职业,始终是依附性的,如果人民没有创造任何财富,他们也就不复存在了。公务员作为普通人当然也可以创造财富,但作为一种职业,他们却不会创造财富。
分配财富的劳动和创造财富的劳动,哪种更重要更根本呢?显然应该是创造财富,毕竟财富都没有,分配就无从谈起,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既然创造财富比分配财富更重要更根本,那么以此类推,从事生产劳动或创造劳动的职业岂不就更重要呢?这样看来,一个健康、正常的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就应该是那些从事创造性活动或创造性活动奠基的职业,比如企业家、艺术家、科研人员、教师,等等。一国的优秀人才,也应该以从事这些创造性工作为荣,国家则应该为这些创造性职业提供制度便利。
美国为什么是创新强国?一个原因就是整个国家都鼓励创新,创新型人才受到极大尊重,创富的人都能获得巨大回报,因此,比起从政,美国的精英更青睐创造性强的企业工作。
而在我国,最吃香最受推崇的职业仍然是公务员,甚至连很多企业家、艺术家、科研人员都以跻身公职为荣。公务员本身的待遇并不是特别高,但其灰色收入和隐性好处却往往具有压倒性优势。这就使得中国的优秀人才多热衷于考公。
但是这种现象真的好吗?
创造性劳动需要脚踏实地付出,其成果则可以实打实造福于民。创造性劳动如果失败了,则需要劳动者自甘风险,而分配性的劳动,不过是把社会财富进行公正合理分配,虽然它也很重要,但总不像创造性劳动这般有挑战和有价值。
分配工作本身并不如创造劳动这样重要,而如果社会将二者颠倒过来,由分配者来决定财富有无及多寡,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试想,如果公职群体还老是从财富蛋糕中揩油,将大头揣进腰包,小的给予创富的人,劳动者如何服气呢?创富的人不仅付出与回报却不成正比,还四处受到分配者的掣肘,市场如何有创富的动力呢?
所以我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永远不应该让公职成为最上等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