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们卸下书包,迎来了快乐时光。但与此同时,“假期综合征”也悄悄盯上了不少孩子:昼夜颠倒的作息、无节制的零食饮料、沉迷电子产品缺乏运动……这些看似“放飞自我”的习惯,可能正在悄悄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日前,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巩存静为家长们提供一份暑假健康指南,让孩子在放松的同时,也能打好健康基础,为新学期蓄力。
巩存静介绍,在儿童保健科的门诊中,每到暑假后半段,总会迎来一波小高峰:有的孩子因为暴饮暴食体重飙升,有的孩子因为长期低头看手机颈椎不适,还有的孩子因为作息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频繁生病……这些问题往往和假期里的不良习惯密切相关。
作息“大混乱”
晚上熬夜刷剧、打游戏,早上睡到中午才起,生物钟被打乱,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和免疫力。
饮食“无边界”
冰淇淋、炸鸡、甜饮料成了日常,正餐吃得少,零食不离手,不仅容易消化不良,还可能埋下肥胖、龋齿的隐患。
运动“打折扣”
户外活动时间被电子产品挤占,久坐不动导致体能下降,甚至影响骨骼发育和视力健康。
心理“小焦虑”
部分孩子因为假期安排过满(补习班、兴趣班扎堆)感到压力,或因缺乏同伴互动变得孤僻,情绪问题逐渐显现。
其实暑假正是帮孩子调整状态、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巩存静建议家长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让孩子在放松中收获健康:
1.作息“规律化”,拒绝“黑白颠倒”
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中分泌最旺盛,而规律的作息是孩子长高、增强免疫力的基础。尽量保持和上学时相近的作息,早睡不晚于22点,早起不晚于8点,避免熬夜和过度赖床。
2.饮食“均衡化”,远离“零食依赖”
暑假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期”,合理饮食能为身体提供充足营养。三餐定时定量,早餐要吃好(搭配谷物、鸡蛋、牛奶),午餐晚餐保证蔬菜、肉类、主食均衡,少吃油炸、腌制食品。
控制零食和饮料摄入,冰淇淋、糖果、薯片等要限量,用水果、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替代。
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培养孩子主动饮水的习惯,每天饮水量根据年龄增长和运动量饮水量也应增加(如6-12岁约1000毫升-1500毫升)。
3.运动“日常化”,告别“久坐沉迷”
户外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保护视力,是暑假最“划算”的健康投资。每天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跑步、跳绳、游泳、打球、骑自行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让孩子在阳光下尽情释放活力。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3岁以下尽量不接触,学龄儿童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每次使用不超过20分钟,避免长时间低头看屏幕导致颈椎问题和视力下降。
据了解,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目前现已开展项目有:0—6岁儿童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估、生长发育异常及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儿童营养及喂养行为评估,各类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和管理;母乳分析;骨密度检测;骨龄检测;视力筛查;听力筛查;0—6岁儿心量表-II;韦氏智力测评;抽动症、孤独症、多动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筛查与评估;新生儿保健、早产及高危儿管理;儿童康复等。
2025年3月21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共建成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睡眠门诊,促进了儿童保健科的专业发展。儿童保健科将继续加强专业细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科室特色服务,规范就诊流程,提升就诊体验,提高服务质量,为儿童健康生长提供更加精细优质的保健服务。
记者:孙镇镇 通讯员:陈晨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