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瑜伽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索我们身体的过程。不同的瑜伽系统对每个体位的诠释未必一致,姿势也会稍有差异,这根据师承系统及传授者的经验而定。

从自己的练习中获得乐趣,并从中找出对你来说“最好”的解释,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次探索身体的旅程,你会发现什么对你有用,并逐渐累积自己独特的瑜伽经验,相信这趟旅程永远不会结束。
每个瑜伽体位都需要几个特定的肌肉体群共同合作,才达到最佳理想状态,懂得运用特定体位的肌肉肌群,就能强化并稳定你想呈现的姿势。
瑜伽体式精准解剖:
动作1,树式
树式(Vrksasana):顾名思义,树式的站姿形态就像小树苗往天空方向生长,动作的关键是双手合十上举与单脚站立之间保持平衡。
树式是单脚平衡体位中比较简单易做的,因为上半身的骨骼堆聚在站立那只脚的长形骨上面,这样一来,当四肢平衡时,躯干肌肉及其他肌群就不用很费力。
动作2,三角式
三角式(UtthitaTrikonasana):三角式可以衍生出一系列体位。这些动作可以有效地伸展前脚的胸旁肌,同时也能伸展后脚的胸旁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并伸展上腹部和背部的肌肉。
在上方的肩膀与手臂做的是开放链动作,可创造出手臂在空间中的本体意识”。下方那只手固定在地板或腿上,可以产生杠杆作用来扩展胸廓。
动作3,侧角伸展式
侧角式(Utthita Parsvakonasana):在这个站姿体位中,骨盆朝向前方,与身体的纵向面平行。
这是从勇士式第二式发展而来的自然进程,一只手放在地板上,另一只手高举过头向上伸展。
动作4,战士1
战士一式(VirabhadrasanaI):这个基础站姿是一种弓箭式,用于伸展身体并让胸廓向上打开。
虽然这是个静止的体位,但练习者可以观想自己是个勇武的战士,受过锻炼的肌肉正等待着释放能量。
动作5,侧角扭转式
侧角扭转式(ParivrttaParsvakonasana):侧角扭转式以相反方向转动骨盆与躯干,这个动作可以有效伸展环绕脊椎的核心肌肉群。启动前脚的腰肌及后脚的臀大肌,可以稳定这个体位。
这样会在整个骨盆形成一个“扭绞”效应,从肌肉、韧带到肌腱都存在拉力及反拉力。后脚往前推,前脚挺住,可以让这个体位更稳定。
动作6,加强侧伸展式
加强侧伸展式式(Parsvottanasana):这个体位,可以大幅伸展后脚的大腿后侧及小腿的两束肌肉(即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向内转动肩膀,双手在背后合十,可以大幅伸展棘下肌与小圆肌(这两块肌肉可向外转动上手臂)。
肱骨内转可以伸展肩膀的外旋肌群。
动作7,战士2
战士二式(Virabhadrasana I):这个版本的勇士式,骨盆是面向前方的。大多站姿体位都是骨盆朝前,然后转向侧边,最后再转身。
这个“挪动”身体的顺序可以触动骨盆的核心肌肉,尤其是腰肌。
动作8,双角式
双角式(Prasarita Padottanasana):分腿前弯式属于对称的站姿体位,身体两侧的活动与伸展程度都一样。这类体位可让我们察觉身体某个部位的灵活度是否出了问题。
当你找到这些部位后,便可以启动活化适合的肌肉,重新找回平衡及协调。
最后:做得安全而快乐,才是练习瑜伽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