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盐不能吃太多,吃多了容易得高血压、心血管病、脑梗等疾病,甚至会影响寿命。
所以,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都非常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整天把“清淡饮食”挂嘴上。
但是,你可知道,盐也是维持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吃盐太少也有危险,特别是老年人!
最新研究证实吃盐太少也不行!
上图所示这项研究从我国31个省份215个县中选取了270,991名年龄在35-75岁居民,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居民每天人均食盐摄入量为13克。
其中北方人>南方人,北方饮食偏咸;农村>城市,城市居民加工食品(例如酱菜类)摄入较少;男性>女性,食量差异;年轻人>老年人:老年人健康意识更强、总食量更少。
研究人员根据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组别,调查结果发现:每天食盐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均对健康不利:
高盐组(>5.4克盐/天)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8%;低盐组(<4.6克盐/天)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7%。
本研究结论认为,每天食盐摄入量最安全区间为每日摄入4.6克~5.4克盐(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
为什么吃太少也危险?
盐(钠)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电解质,过度限制会触发身体的“应急模式”,主要包括:
1. 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跳加速、心输出量增加;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损伤血管;
3. 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风险。
科学控盐,记住这5点
1. 抛弃极端,瞄准“黄金区间”:每日4.6-5.4克盐是目标(约1啤酒瓶盖),不能追求“无盐”。
2. 警惕“隐形盐”:比如加工食品(火腿肠、薯片、话梅)、调味品(酱油、蚝油、鸡精)、餐馆菜品(尤其是汤类和红烧菜)含钠量均较高。
3. 巧用天然调味替代:酸味增鲜(柠檬汁、醋)、香味提味(葱姜蒜、花椒、八角)、鲜味加持(香菇、海带、西红柿)。
4. 烹饪减盐技巧:出锅前放盐(咸味更明显),使用限盐勺(精准控制用量),少喝菜汤(大量盐分溶解其中)。
5. 特殊人群灵活调整:高血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稍低于4.6克,重体力劳动者出汗多时可适当补充盐分。
盲目追求“清淡无盐”与放任“咸香过瘾”同样危险。掌握科学区间,善用天然风味,这才是正确的用盐之道。
老年人不敢吃盐?当心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有什么表现?
低钠血症是指血钠低于135 mmol/L。轻度低钠血症可以无明显临床表现,或表现为乏力、不想吃饭、恶心等不适;中度低钠血症(血钠低于125 mmol/L)可以出现头痛、明显乏力、嗜睡等;若血钠低于115 mmol/L(重度低钠血症),则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更严重后果。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低钠血症?
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逐渐变差,即便是健康人,年龄每增长10岁,血钠降低1 mmol/L。如果老年人饭量很小,又过于严格的限盐,更容易发生低钠血症。因为心衰或高血压接受利尿剂治疗的老年人,发生低钠血症的风险更大。
老年人如何预防低钠血症?首先是适度限盐。盐吃多了不好,吃盐太少也不行,老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掌握到5-6克就可以了。一些老人饭量很小,吃饭就不要过于清淡。另外,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血钠、血钾等指标,发现低钠血症要及时纠正。如果出现恶心、乏力、嗜睡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