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太清淡可能有风险?全球181国研究发现:适量吃盐或有益长寿

hqy hqy 发表于2025-08-07 03:22:43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1949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少盐健康”这事儿,或许得重新审一审了。

过去几十年,几乎所有的健康建议里都把“控制盐摄入”摆在了显眼位置:吃得越清淡越健康,盐吃多了升血压、伤血管、损肾脏。

可最近,一项涉及全球181个国家、覆盖近百万人口的大型研究,却给了我们一个“反转”:不是越少盐越好,反而是“太清淡”也可能有健康风险。

全球数据告诉我们:盐,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这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最新研究,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与国际心血管学会联合完成,研究团队分析了181个国家的钠摄入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果耐人寻味:

钠摄入量处于中等水平的人群,反而死亡率最低。

具体来看,每天摄入钠在3g到5g之间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最低而摄入低于3g或高于5g的人群,风险都明显上升。

换句话说,吃得“太咸”确实不好,但“吃得太淡”也未必健康。

中国人吃盐,到底多还是少?

很多人以为我们吃得太咸,其实这事儿得分人看。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食盐不超过5克。可现实是,大多数中国人远远超标。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盐量高达9.3克,几乎是推荐量的两倍。

但问题是,近年来不少人为了“控制血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盐几乎不放、调味靠清水,甚至不吃腌制品、不碰任何带咸味的食物。

“一口咸的都不吃”,真的健康吗?这个观念可能也得改一改。

盐不是毒药,关键是“量”

很多人一听到“钠”就紧张,以为它跟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直接挂钩。但其实,钠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它参与了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维持体液平衡等多项生命活动。

长期钠摄入过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低钠血症:头晕、乏力、恶心,严重时甚至抽搐或昏迷;

血压过低:导致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跌倒;

胰岛素抵抗增加:有研究发现,过度限制钠摄入可能影响葡萄糖代谢;

激素紊乱:钠摄入过低会刺激肾上腺素、肾素的释放,反而加重心血管负担。

所以,钠不是“坏东西”,而是“过多才坏”。

研究背后的逻辑:生理需求不能忽视

你可能会疑惑:为啥“适量吃盐”更健康?这背后,其实是人体对钠的基本需求。

我们的身体每天通过汗液、尿液、呼吸都会损失钠,尤其是在高温、运动、大量出汗时,钠的流失更明显。如果摄入不足,身体必须启动一系列代偿机制,来维持电解质平衡,这种“代偿”本身就是一种负担。

而当你摄入适量钠,身体运行更顺畅,心血管系统负担反而减轻。

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研究发现:中等盐摄入者比极低盐人群更长寿,不是因为盐有什么“长寿魔力”,而是因为身体没被“逼着”去代偿缺钠。

那到底吃多少盐才合适?

这里就有个小技巧了:别只看“盐”本身,要看“钠”总量。

食盐中含有约40%的钠,也就是说:

5克盐 ≈ 2克钠

研究中“最优健康区间”的钠摄入量是3g–5g/天,对应的食盐是 7.5g–12.5g/天

但别急着撒欢“吃咸点也没事”了,研究指出:这个最优摄入量是指“总钠摄入量”,包括了:

烹饪时加的盐;

酱油、鸡精、味精等调味品;

腌制品、零食、加工食品中的“隐形钠”。

所以,如果你平时吃的食物以天然、少加工为主,稍微多放点盐问题不大;但如果你经常吃外卖、速食、零食、火腿肠,那就算你炒菜不放盐,钠摄入也可能严重超标。

特殊人群要注意,“因人而异”才是关键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适量吃咸”。

高血压、肾病、心衰患者:这些人群对钠的耐受性较差,仍需严格控制盐摄入;孕妇、儿童、老年人:需根据具体身体状况调整摄入量,切勿盲从;运动员、高温作业者:反而需要适当补钠,以防虚脱、中暑。

所以,“吃咸”这件事,不能一刀切。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关键是别走极端

科学饮食,别用“极端”替代“均衡”

我们经常在健康饮食中听到两个词:“控盐”“清淡”。

可“清淡”不等于“无盐”,“控盐”也不是“拒盐”。一味追求极端清淡,其实就是用错误方式摆脱另一个错误。

真正的健康,是:

吃得均衡,不过度;

摄入适量钠,不过高也不过低;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制品;

根据身体情况调整,不盲目跟风。

别让“吃太清淡”成为你健康路上的坑。

写在最后:不是“咸”不好,而是“过量”才致病

这项覆盖全球的大型研究再次提醒我们:健康不是靠“禁”出来的,而是靠“平衡”养出来的。

不放盐≠健康,吃点咸≠有害,合理适量地摄入盐分,也许比一味清淡更重要。

盐不是敌人,错误的饮食才是。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免责声明.mp30:18
来自Mr.李医生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