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起洗个澡差点要了命?长沙裕湘医院提醒:警惕这些求救信号!

hqy hqy 发表于2025-08-06 19:11:03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长沙头条##长沙裕湘医院#

近日,河南郑州的王先生(化名)早上起床后像往常一样进入浴室洗澡,当温热的水流冲在肩颈处时,他突然感到后脑勺像被铁锤重击一样,一阵剧疼袭来,随即摔倒地,家人听到响声后急忙来到浴室,王先生已经出现意识模糊、剧烈呕吐,家属急忙将他送往医院。

经过检查,结果显示:王先生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手术,王先生被送进ICU严密观察及进一步治疗。目前,王先生已经顺利出院。

(▲医院正门图)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早上洗澡会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吗?

颅内动脉瘤其实并非肿瘤,而是脑血管壁异常膨出的“血泡”,由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有压力时血液就可能冲出“血泡”,引起动脉出血。数据显示,每100个成年国人中就可能有7人存在脑动脉瘤。

洗澡时的这3个动作刚好可能“引爆”它:

1.冷热水交替刺激,可能导致血管反复收缩扩张,进而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动脉瘤破裂;

2.弯腰低头洗头,此类情况下,颅内压可能升高约30%,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

3.搓澡时憋气屏息,易使得胸腔压力倍增,静脉回流受阻,收缩压飙升,相当于给血管壁施加“暴击”。

再加上晨起6点-10点时人体血压自然升高20-30mmHg,易形成叠加效应。临床数据显示,约有15%的动脉瘤破裂发生在晨间洗浴时,千万要引起重视。

剧烈头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据统计,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达60%,第一次出血后经保守治疗存活下来的患者,有35%将在1年内因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将在5年内死亡,且未死亡者的严重病残率也非常高。

【预警信号】这些症状可能是“破裂前兆”

1.突发单侧眼睑下垂、视力模糊。

2.短暂性剧烈头痛,休息后缓解。

3.耳鸣、头晕,尤其是伴随颈部僵硬时。

4.无诱因的频繁打哈欠,脑缺氧信号。

哪些人易患颅内动脉瘤?

许多人认为“没症状就是没问题”,但脑动脉瘤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以下人群需要警惕:

1.家族中有“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

2.颅外其它部位发现有动脉瘤者;

3.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

4.长期酗酒、大量吸烟者;吸烟者动脉瘤破裂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2倍,尼古丁使血管持续痉挛,诱发炎症因子攻击内皮细胞。酒精摄入>30g/天会导致血压波动幅度超过40mmHg,加速血管损伤。

5.长期精神紧张、睡眠障碍、偏头痛患者;

6.女性人群中相对发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1.6倍。由于女性雌激素波动(更年期/妊娠)削弱血管弹性,服用避孕药也会加剧血栓风险。

如何诊断颅内动脉瘤?

1.脑动脉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2.核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

3.CT动脉血管成像(CTA)。

如何治疗?

1.非手术治疗:防止出血或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镇静,抗癫痫,导泻,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使用止血药物,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止脑血管痉挛等处理。

2.手术治疗:

开放性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目的是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避免发生出血。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弹簧圈、支架等)。通过微导管将弹簧圈放入动脉瘤囊内,使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消除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脑动脉瘤破裂虽凶险,但可防可控。

长沙裕湘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提醒:记住这5条原则:

1.控血压:高血压人群,服药需规律,避免擅自停药,晨起后静坐5分钟再活动,避免血压“过山车”。

2.戒断不良习惯: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用力排便或憋气动作。

3.调整生活习惯: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避免冷热刺激。若有晨浴习惯,晨浴前喝半杯温水,弯腰洗头改为仰头冲洗。

4.科学运动:推荐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需循序渐进,避免爆发性用力。运动前后充分热身,防止体位突变。

5.饮食干预:低盐低脂,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合理补充维C,搭配深海鱼、坚果等食物,保护血管弹性。

来源:长沙裕湘医院 神经外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