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健康内科南医生
编辑 | 健康内科南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可能不知道,你每天最容易发胖的两个时间点,根本不是你吃得最多的时候,而是你「以为」最无害的那两口。真相是:肥胖的“催化剂”,不是晚餐吃多了,而是吃错了时间。
吃得不晚,却吃得刚好“催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只要不吃夜宵,体重就不会飙升。然而,现实狠狠打脸。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吃饭的时间比你吃了什么还重要。尤其是两个关键时间点——晚上10点后和早上刚起床的空腹状态 ——如果你在这两个时间点进食,哪怕只是几口,也可能直接“敲开”肥胖的大门。
这可不是吓唬你,根据《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年发布的共识,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已超过50%,其中一个重要诱因就是进食时间紊乱——也就是吃饭的“节奏”出了问题。
晚上10点后进食,等于给脂肪“开绿灯”
先说第一个高危时间点:晚上10点以后。
我们的身体有一套与生俱来的“生物钟”,也叫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它指导身体在不同时间段分泌不同的激素。比如,到了晚上,胰岛素的敏感性会显著下降,这意味着你吃进去的碳水,身体处理不过来,转头就变成脂肪存起来。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在晚上进食的人比在白天相同热量摄入的人脂肪堆积更多,体重增加更快。而且,晚间进食还会影响瘦素(调节食欲的激素)和褪黑素(调节睡眠的激素)的分泌,进一步干扰正常的代谢节律。
换句话说,你以为熬夜刷剧时吃的那包薯片,只是打发时间,但它正在悄悄把你推向肥胖甚至代谢病的深渊。
空腹起床就吃,等于“激活贪吃模式”
再说第二个“高风险时间”:清晨醒来后立刻进食,尤其是高糖高油的早餐。
很多人一睁眼就饿得不行,连刷牙前就先来一杯奶茶、一个面包,结果一天的血糖像坐过山车,波动剧烈。这是因为清晨时,皮质醇水平处于高位,这种激素会增强身体对糖类的敏感性,如果此时吃的是高糖食物,就会迅速拉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
长期如此,就会造成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糖尿病的“前哨站”。
中国营养学会在2022年新版《膳食指南》中明确建议:早餐应安排在起床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避免空腹状态下进食高糖高脂食物,并强调早餐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所以,不要用“我吃得早”来安慰自己,如果吃错了,那比晚吃还糟糕。
“进食窗口期”才是控制体重的核心
与其死盯着吃了多少卡路里,不如关注你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吃。这就是越来越多研究支持的“时间限制饮食”(Time-Restricted Eating, TRE)理念。
简单来说,就是把你每天吃饭的时间压缩在8到10小时内,剩下的时间给身体“休息”——也就是让胰岛素水平下降,促进脂肪燃烧。
一项发表于《Cell Metabolism》的研究发现,将进食时间限制在每天8小时内的人,在不减少总热量的前提下,体重、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都有明显改善,而且睡眠质量也更好。
也就是说,你哪怕不节食,只要吃得“守时”,都能瘦下来。
控制食欲不是靠“忍”,而是靠“设限”
很多人失败的减肥,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乱。想瘦,就要管住嘴,但不是靠饿肚子,而是靠“设时间的门槛”。
尤其是晚上10点后,哪怕只是几口水果、几粒坚果、甚至一杯牛奶,都会打破你辛辛苦苦建立的代谢节奏。这就像本来车已经停进车库了,你又强行踩了一脚油门,车自然就撞墙了。
同样地,早上起床时,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等身体“上线”以后再进食。可以先喝点温水、活动一下,让身体从“睡眠模式”切换到“进食模式”,再吃早餐才更安全。
真正的“催化剂”,是我们对时间的忽视
肥胖不是一顿饭吃出来的,而是无数次在错误时间点进食的结果。
我们总以为只要吃得少就能瘦,结果忽略了身体运行的“时间规则”。而事实是,你吃的时间,比你吃的内容对体重的影响更大。这才是肥胖真正的“催化剂”——对时间的漠视。
当我们开始尊重身体的节律,遵守它的“作息”,自然就会发现,控制体重并不难,甚至不用节食,也能慢慢瘦下来。
结语:再饿,也别在这两个时间吃
如果你真的想减肥,记住这句最重要的话:
晚上10点以后,嘴闭上;早上起床后,先动再吃。
别让那几口看似无害的食物,成为你发胖的“临门一脚”。与其每天精打细算卡路里,不如学会在对的时间吃饭。时间,是最被低估的减脂利器。
资料来源:
①.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②.世界卫生组织.《Obesity and overweight》[EB/OL]. [2024-03-10].
③.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9):79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