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的人工合成主要依赖固相化学合成技术,通过在体外精准拼接核苷酸单体形成目标序列,其过程需严格控制每一步的化学反应效率,确保序列准确性和结构完整性。以下是详细的合成方法与关键步骤:
一、核心原理
人工合成miRNA的本质是将单个核苷酸(A、U、C、G)按照目标miRNA的成熟序列(如miR-200c的序列为5-UAAUCGAAUUGGAUGACUGAA-3),通过磷酸二酯键依次连接,形成长度约20-24nt的单链RNA分子。由于RNA分子易降解,合成过程中需通过化学修饰(如碱基保护、骨架修饰)提高稳定性,同时利用固相载体固定链的一端,便于分离纯化。
二、关键材料与工具
1. 原料:带保护基团的核苷酸单体(如2-O-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的腺苷、尿苷等),每种单体的5羟基和碱基氨基均有保护基团(防止非特异性反应);
2. 固相载体:通常为可控孔度玻璃珠(CPG),表面连接有第一个核苷酸的3端(作为合成起点);
3. 试剂:脱保护剂(如三氟乙酸)、偶联剂(如苯并三唑-1-基-氧三吡咯烷基磷鎓六氟磷酸盐)、氧化剂(如碘溶液)、切割试剂(如浓氨水);
4. 设备:全自动核酸合成仪(控制反应步骤与时间)、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仪(验证分子量)。
三、详细合成步骤
1. 固相载体预处理
将连接有第一个核苷酸(3端)的CPG载体装入合成柱,用乙腈冲洗去除杂质,确保载体表面洁净,为后续反应做准备。第一个核苷酸的选择由目标miRNA的3端序列决定(如miR-200c的3端为A,则第一个连接的是腺苷单体)。
2. 脱保护(Deprotection)
- 目的:去除上一个核苷酸5端的保护基团(通常为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DMT),露出游离羟基,以便与下一个核苷酸连接。
- 过程:向合成柱中加入脱保护剂(如3%三氟乙酸的二氯甲烷溶液),反应1-2分钟,DMT基团被切割并释放(溶液呈橙色,可通过比色法监测反应完全性),随后用乙腈冲洗去除残留试剂和副产物。
3. 偶联(Coupling)
- 目的:让新加入的核苷酸单体与已合成链的5端游离羟基形成磷酸二酯键,延长核苷酸链。
- 过程:
- 将带保护基团的核苷酸单体(溶于乙腈)与偶联剂混合,形成活性中间体(增强与羟基的反应活性);
- 注入合成柱,与脱保护后的核苷酸链5端羟基反应,反应时间约15-30秒,偶联效率需达到99%以上(确保长链合成的准确性);
- 用乙腈冲洗,去除未反应的单体和试剂。
- 关键:偶联效率是合成成功的核心,若效率低于99%,合成20nt的miRNA时总正确率将低于82%(0.99²⁰≈0.82),因此需通过优化试剂浓度和反应时间确保高效偶联。
4. 加帽(Capping)
- 目的:封闭未参与偶联的游离羟基(约1%),防止其在后续步骤中与其他单体反应,产生错误序列(如缺失或错配)。
- 过程:向合成柱中加入加帽试剂(通常为乙酸酐与N-甲基咪唑的混合液),反应30秒,使未反应的羟基乙酰化,形成稳定的封闭结构,随后用乙腈冲洗。
5. 氧化(Oxidation)
- 目的:将新形成的亚磷酸三酯键(不稳定)氧化为磷酸三酯键(稳定),避免链断裂。
- 过程:注入氧化剂(如0.1M碘的四氢呋喃/吡啶/水溶液),反应30秒,亚磷酸基团被氧化为磷酸基团,随后用乙腈冲洗。
6. 循环延伸
重复步骤2-5(脱保护→偶联→加帽→氧化),每次循环添加一个核苷酸,直至合成完整的miRNA序列(如22nt需循环21次)。每一步均通过自动化仪器控制,确保序列严格按照设计顺序延伸。
7. 切割与脱保护(Cleavage & Deprotection)
- 目的:将合成的miRNA链从固相载体上切割下来,并去除碱基和磷酸基团上的所有保护基团。
- 过程:
- 向合成柱中加入切割试剂(如浓氨水),55℃下反应12-16小时,使miRNA链与固相载体分离,同时去除碱基上的保护基团(如胞嘧啶和腺嘌呤的苯甲酰基、鸟嘌呤的异丁酰基);
- 离心收集上清液,真空干燥去除氨水,得到粗品miRNA(含少量短链杂质和盐类)。
8. 纯化(Purification)
- 目的:去除粗品中的未完全合成的短链、盐类和试剂残留,获得高纯度miRNA。
- 常用方法: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利用miRNA与固定相(如C18柱)的疏水相互作用,通过梯度洗脱(乙腈浓度从5%升至40%)分离不同长度的核苷酸链,目标miRNA(20-24nt)因疏水作用差异被单独洗脱;
- PAGE凝胶电泳:将粗品加载到20%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后切下目标长度的条带,用缓冲液浸泡回收,再通过乙醇沉淀去除凝胶杂质。
9. 修饰与活性优化(可选)
为提高miRNA的稳定性和功能,可在合成后进行化学修饰:
- 2-O-甲基化修饰:在核糖的2位引入甲基,增强对核酸酶的抗性;
- 硫代磷酸骨架修饰:将磷酸二酯键中的一个氧原子替换为硫原子,提高抗降解能力;
- 末端修饰:在3端添加胆固醇或脂肪酸链,增强与细胞膜的结合能力(适用于递送)。
10. 质量验证
- 纯度检测:通过HPLC或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毛细管电泳)检测,纯度需≥95%;
- 序列验证:采用质谱(如ESI-MS)测定分子量,与理论值比对(误差需≤0.1Da),或通过Sanger测序确认碱基序列;
- 活性验证:将合成的miRNA转染至细胞中,通过qPCR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变化(如激活型miRNA应使靶基因表达上调),验证其功能与天然miRNA一致。
总结
人工合成miRNA通过“固相合成-循环延伸-纯化修饰”的流程,实现了对miRNA序列的精准控制,其核心优势在于可定制化生产单一序列、高纯度的miRNA,并通过化学修饰优化稳定性和功能。该方法虽成本较高(依赖高精度仪器和高纯度原料),但仍是目前获取功能性miRNA用于研究和应用的最可靠手段,尤其适用于组织修复等场景中对特定miRNA(如miR-200c、miR-205)的定向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