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拂晓报
骨一科主任、主任医师许康永(左二)正在给患者查体。
骨一科主任、主任医师许康永正在坐诊。
无影灯下,鼠标轻点,屏幕上患者受损髋臼的三维影像缓缓旋转。市立医院骨一科主任、主任医师许康永正与团队围绕患者骨骼修复方案进行精密推演。
患者薛先生12年前因股骨头坏死接受过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多年持续疼痛。就诊时,许康永诊断出其右髋假体出现无菌性松动。“这类翻修手术的难点在于骨缺损千差万别,且髋关节旋转中心也已明显偏移。”许康永团队结合薛先生骨骼缺损形态,制定诊疗方案:定制3D打印钛合金臼杯,精准重建承重“轴心”。
术后,困扰薛先生多年的疼痛明显缓解。两年后复诊显示,3D打印臼杯与周围骨组织融合良好,曾经紊乱的髋关节旋转中心成功复位,薛先生步态也重回稳健。
“3D打印辅助重度骨缺损翻修重建技术的核心,是实现植入物‘个体化’与‘精准化’。”许康永介绍说,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更显著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稳定性和长期功能,对重度骨缺损的翻修患者意义重大。目前,该技术已为众多同类患者带来显著疗效,患者反馈良好。
作为我市骨科领域的骨干力量,骨一科自1978年建科以来,始终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从在全市率先开展各类关节置换、关节镜手术,到攻克高难度初次置换、复杂翻修(如重度骨缺损、感染)等手术难题,再到如今将3D打印等前沿技术深度应用于临床,该科在关节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保持技术领先。
不久前,百岁老人丁先生因股骨颈骨折入院,其高龄和复杂的基础疾病让治疗面临不小挑战。骨一科联合麻醉科、心内科专家组建MDT团队,仅用23分钟便完成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2天,老人在护士搀扶下成功站立行走。
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宿州市骨科专业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国家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中德(宿州)人工关节交流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关节外科联盟成员,骨一科深耕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关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诊疗,始终将快速康复理念与微创理念贯穿全程,坚守“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宗旨。
雄厚的人才梯队和扎实的科研教学基础,为科室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强支撑。该科现有10名医师(含3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其中有4名硕士研究生;在研项目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7项,近三年发表论文30余篇(含SCI论文7篇),不断以精准医疗书写关节健康守护的新篇章。
“从‘大切口’到精准微创,从通用假体到量骨定制,技术在变,但核心始终未变。”许康永表示,在骨一科,每一次手术的精雕细琢,每一枚植入物的严丝合缝,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受疼痛困扰的骨骼重获支撑,让行走不便的生命重拾从容。
■ 文/本报记者 秦雨婷 图/市医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