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压升高就是高血压?医生揭秘6个关键信号,别被数字骗了

hqy hqy 发表于2025-08-06 00:46:18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血压数值偏高就慌了神,以为自己得了高血压。其实,血压升高和高血压是两回事。从医15年,我见过太多因为误解而过度紧张,或者因为忽视而延误病情的患者

血压升高≠高血压,这个误区要澄清

高血压分为两大类型。继发性高血压约占10%,通常由其他疾病引起,比如肾病、甲亢等,只要把原发病治好,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原发性高血压占90%左右,这是心血管系统本身出了问题,目前还无法根治,需要终身管理

但要确诊高血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严格条件:

第一,测量时不能服用任何降压药物。 如果正在用药期间测的血压,这个数值没有诊断意义

第二,必须是不同日期的三次测量,或者同一天内多次测得重度升高。 偶尔一次血压高说明不了什么

第三,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注意是"或"的关系,只要有一个指标超标就算异常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很多人就是在这一步出了错,单凭一次测量就给自己扣上高血压的帽子

六种情况下的"假性高血压"

临床中,我经常遇到血压数值高,但实际上不是高血压的情况:

情绪波动是最常见的原因。 生气、争吵、紧张都会让交感神经兴奋,瞬间拉高血压。这就像汽车急加速时转速飙升,但并不代表发动机有毛病

生活习惯也会"捣乱"。 喝酒、抽烟、大量咖啡、饱餐后、剧烈运动,都会短时间内影响血压。不过要警惕,长期不良习惯确实会演变成真正的高血压

测量方法不当更是常见。 测血压前半小时运动、憋尿、说话过多、袖带过紧,都会干扰结果。我见过有患者因为赶着上班,跑步到医院直接测血压,结果吓得不轻

某些疾病会"牵连"血压。 甲亢、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都可能让血压居高不下,这属于继发性高血压,治好原发病就解决了

"白大褂现象"也很真实。 有些人一看到医生、进医院就紧张,血压自然就上去了。这是心理因素在作怪

药物影响不能忽视。 某些止痛药、激素类药物、避孕药、精神类药物都可能影响血压。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一定要告诉医生

身体会发出的6个典型警报

真正的高血压往往很"安静",但身体还是会发出一些信号:

睡眠质量明显下降。 频繁失眠、半夜惊醒、噩梦连连,这可能是高血压影响了大脑皮层功能。虽然失眠原因很多,但如果伴随其他症状,就要重视了

持续性头痛很关键。 疼痛部位通常在后脑勺、额头、两侧太阳穴或耳后,还可能伴有恶心想吐。排除感冒发烧后,这种头痛就要当回事了

莫名其妙的眩晕要注意。 不是因为改变体位或剧烈运动引起的眩晕,往往提示血管弹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了大脑供血

耳鸣成了"老朋友"。 两边耳朵都可能出现,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这是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影响了耳部血液供应的表现

心悸让人不安。 随着病情发展,高血压会直接冲击心脏,导致心慌气短、干咳等症状。这时候心脏已经在"超负荷工作"了

四肢麻木酸胀频发。 在排除压迫、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情况下,如果经常手脚麻木,还伴有皮肤瘙痒、肢体冰凉、肌肉酸痛甚至水肿,很可能是高血压在"敲门"

此外,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流鼻血、颈椎不适等,也可能与高血压有关,特别是中老年人群

高血压的真正威胁在哪里

高血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血压数值本身,而是它对全身器官的慢性损害。脑梗、脑出血、心衰、心梗、肾衰等严重并发症,背后都有高血压的影子

从病理角度看,高血压本质上是心脏、血液、血管三者平衡被打破。就像水管内压力过大,时间长了管壁会变厚变脆,最终可能爆裂。人体血管也是同样道理

预防和管理,其实并不难

好消息是,高血压可防可控。关键是要从生活方式入手:

控制体重是基础,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限制食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戒烟限酒,烟酒都会直接损害血管;保持适量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学会放松心情,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保证充足睡眠,熬夜会扰乱血压节律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规范用药和定期监测同样重要。现在的降压药物已经很成熟,只要遵医嘱用药,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家族有高血压病史,或者已经确诊糖尿病、高血脂,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早发现、早干预,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严重并发症

记住,血压偏高不等于高血压,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正确认识、科学监测、规范治疗,才是对付高血压的正确姿势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