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吃货”群体日益庞大,胡吃海喝带来的“后遗症”也渐渐显现。过多摄入甜食、肥甘厚味(高脂肪食物)或是完全素食,都可能导向一个不良的健康结果——血脂异常。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血脂异常涵盖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多种情况,不少人存在其中两项、三项甚至四项同时超标的问题。

血脂异常虽“不疼不痒”,却如同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健康。那么,如何让血脂平稳下来,有效防范高血脂呢?
把握关键期,提前干预血脂升高
2023 年 3 月,我国专家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指出,男女各有一个“血脂快速升高”期,这是干预高血脂发生的关键窗口期,抓住这个时期进行干预,健康获益更大。
研究团队对 3.7 万余名平均年龄 51 岁的成年人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在 40 岁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长最快,随着年龄增长,这些血脂指标的增速逐渐降低;女性则在 40 - 49 岁这一年龄段,年均血脂升高幅度达到峰值。
当我们发现血脂偏高时,一般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优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调节血脂,其中改变饮食结构是关键。
调整餐盘,遵循食养指南
国家卫健委今年发布的《高脂血症食养指南》,为血脂异常人群提出了 8 条饮食建议,核心是要学会调控脂肪摄入,聪明选择食物。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多吃蔬菜水果、不吃煎炸食品和荤油、少盐少糖,这些我都知道。但指南要求吃‘充足的蛋白质’,又要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这该怎么吃?还能吃鸡蛋和肉吗?该选什么肉呢?”
其实,想要血脂更平稳,不仅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总量,还要严格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入。
控制饱和脂肪,从细节入手
选对、用对油:有些植物油不仅不会促进血脂升高,反而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其中,米糠油辅助控血脂的能力较为突出,其次是玉米油、葵花子油、芝麻油、花生油等;而猪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应尽量避免食用。指南建议,烹调油每日用量控制在 25 克以内。我们可以利用小瓷勺来控制用油量,一个小平勺大约为 10 毫升,每天炒菜人均油量两勺半即可。
避免肥肉、高脂肉,鸡鸭肉去皮:牛羊肉的脂肪中,饱和脂肪比例较高;猪肉脂肪次之;鸡鸭肉中的饱和脂肪比例相对较低。尤其是肥牛羊、五花肉等带肥肉的肉类要少吃,否则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超标。此外,猪颈肉、梅肉、雪花牛肉等看似不是肥肉,实则脂肪含量超高。如果爱吃牛肉,更推荐选择牛腱子、菲力牛排、去肥的牛腩。
少吃酥软滑腻的零食:一般来说,口感越酥、越软、越滑腻的食物,饱和脂肪含量越高。比如饼干、曲奇、蛋糕、蛋挞、起酥面包等焙烤食品,薯片、锅巴、萨其马等零食,以及各种分层的酥皮点心和小吃,对血脂的影响较大,应尽量少吃。同时,也要控制奶油、巧克力(代可可脂)含量丰富的冰淇淋和雪糕等的食用量。控制膳食中的胆固醇,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在吃饭时,尽量去掉能见到的胆固醇。建议先吃菜再吃肉;吃鱼吃肉时少吃皮,吃肉选择瘦肉,少吃肥肉。
尽量吃新鲜禽蛋:各种禽蛋类的胆固醇含量相差不大。如果按照平均每天不超过 200 毫克胆固醇的标准,理论上每周的蛋黄一般不能超过 4 个。但如果胆固醇不超标,只是甘油三酯超标,或者血脂正常,那么可以每天吃一个带黄的鸡蛋。
鸡蛋巧搭配,能减少胆固醇的影响。豆类中的豆固醇、燕麦等杂粮中的膳食纤维,以及海藻、蘑菇、银耳、木耳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都有利于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利用率。因此,我们可以将鸡蛋做成豆浆蒸蛋羹、银耳炒蛋、金针菇炒蛋、燕麦鸡蛋粥等高纤维美食。
一般来说,原料肉的口感越香浓多汁,脂肪含量越高,胆固醇含量也越高。
小贴士:在主食充足、食物多样的前提下,每天只需吃几十克的鱼和肉,就可以保证蛋白质总量达到基本要求。想要控制胆固醇,建议从食肉转变为杂食,可以尝试肉类 + 豆制品、蛋类 + 豆制品等动植物蛋白混合烹调方案。
虽然有些食物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较高,但并非一口都不能吃,只是血脂异常后需要限制摄入量。
多吃五大护血管食物,调控血脂保健康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护血管食物,下面为大家总结了 5 种,它们不仅容易获取,有些还能在家轻松制作。每天吃点,让血管安全度过每一个季节。
洋葱:天然的“心脏支架”
洋葱物美价廉,被誉为天然的“心脏支架”和“蔬菜皇后”。它含有多种硫化物,有助于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预防血栓和动脉硬化;是目前唯一含有前列腺素 A 的植物,可以软化血管,保持血管弹性;还含有槲皮素,能减少血管中的脂质,降低血管紧张度,起到清洁血管的作用。
黑豆:富含血管清道夫
豆类中含有豆甾醇,黑豆中的含量尤为丰富,建议经常食用。黑豆一直被视为药食两用的佳品,其蛋白质含量是肉类的 2 倍、鸡蛋的 3 倍、牛奶的 12 倍,还能提供粗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此外,黑豆皮中所含的花青素、维生素 E 对女性十分有益,它们都属于有效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减少皱纹、延缓衰老。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醋豆的记载:“黑豆煮醋,滋胃肾,小便癃闭。”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醋泡豆的说法,醋泡黑豆能降血压、减肥、美容、抗感冒、解毒、治便秘等。
大蒜:“地里长出来的抗生素”
大蒜是家家都有的护血管菜,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抗生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蒜不仅含有普通蔬菜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还含有一种特殊的保健成分——大蒜素。研究表明,大蒜素具有杀菌、消毒、降血脂的作用。
大蒜中还含有一定的硒元素,这种物质可以加快过氧化物的生成。大蒜和醋是好搭档,醋可以使大蒜素的保存时间延长,还能改善口感。
大蒜功效虽多,但味道辛辣,有些人难以接受。用醋浸泡后,可以减轻蒜的辛辣味道,使人更易接受,也更加温和。体内热气大又爱吃蒜的人,最好选择醋泡蒜。
海带:肠道脂肪的“粘附剂”
海带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粘附肠道中的脂肪和糖类,间接帮助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糖水平。海带可以凉拌食用,也可以炖汤喝。
山楂:活血化瘀的“小能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山楂只是消食的零食,其实它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尤其是对胸腹部的瘀阻有很好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山楂提取物能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缺氧;还可强心、降血压、抗心律失常;同时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此外,山楂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利尿、镇静、收缩子宫、抑菌等多种功效。
在这个美食丰富的时代,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血脂健康,从饮食细节入手,把握关键期,合理调整餐盘,多吃护血管食物,让血管保持畅通,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中医养生##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