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让生命重新绽放光芒
一句“在新欢和旧爱里,我选择了爱自己”,跨越时空,道破现代人心灵困境的出路。

“在新欢和旧爱里,我选择了爱自己,干干净净,好好生活。”张爱玲这句跨越时空的心灵告白,正在当代社会激起强烈共鸣。
7月14日,武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清风如约至,艺美乡村行”团队走进孝感市孝南区新铺镇,为当地托管班的孩子带来了一场特别的心理班会。当孩子们宣读“爱自己誓言”,将写满烦恼的纸条投入盒子时,“我爱我”的种子已悄然播撒。
---
## 01 爱自己,一场被忽视的生命必修课
“你不能从空杯子里倒东西。”资深心理咨询师梅根·洛根在《爱的练习》中如此形容自我关爱的本质。装满水的水瓶和空空的水瓶,遇到风吹,前者更不易被吹倒。
自我关怀正是充实人生的养料,让我们在压力下依然保持平衡与稳定。
在孝感乡村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我的手画像”活动,在指尖写下自己的优点,用彩笔装饰手掌。当“我跑得快”“我乐于助人”的稚嫩字迹跃然纸上,孩子们在彼此肯定中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初体验。
这种看似简单的练习,却蕴含着深刻的心理疗愈力量。
“自我关爱无关羞耻、撒谎、贬低和苛责,”梅根·洛根指出。真正的自我关爱来自内心对自己的认可与呵护,哪怕生活乱七八糟,你也能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
## 02 时代痛点,为何我们更需要学会爱自己?
现代人陷入了一种集体困境:为多重身份耗尽心力,唯独遗忘了自己。
“早上六点起来做早餐,送孩子上学后赶地铁,午休时给老人预约体检,下班接娃回家做饭,睡前还要改方案……”这是32岁职场妈妈小林的日常,也是千万都市人的缩影。
张德芬的经历更揭示了这个问题的普遍性。从台大高材生到当红主播,经历两次婚姻失败和抑郁症困扰,她最终在53岁创立个人成长空间,帮助女性遇见更好的自己。她的觉醒之言“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点破了爱自己是生命觉醒后的庄严仪式。
今年三八节,王嘉尔一句“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引发千万女性共鸣。在多重社会角色压力下,女性尤其需要重拾对自我价值的确认。
正如一位网友的感悟:“以前买衣服总想‘老公会不会喜欢’,现在只问自己‘穿上开不开心’。当我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反而收获了更多尊重。”
## 03 实践路径,日常中的“爱自己”行动指南
爱自己不是一句空泛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实践。专家建议从具体而微的行动开始: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摆脱“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的思维惯性,如一位母亲分享:“不再单一围绕孩子生活后,我开始关注伴侣情绪,发现了新的兴趣爱好和朋友。”
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通过简单的呼吸练习,吸气时默念“我很棒”“我很自信”,呼气时释放所有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每天坚持一分钟,就能逐步改变思维模式。
活在当下。一位公园散步者回忆:“我一路想着工作家务,直到闻到花香才惊觉错过了眼前美景。”专注于一杯茶的冲泡过程,感受茶叶舒展、香气升腾,这种微小专注能带来内心的平静。
静观自我关怀创始人Christopher K.Germer博士的经历尤为启发人:曾经恐惧公开演讲的他,最终发现“随它,让焦虑来吧”才是解决之道。当不再对抗焦虑,而是带着颤抖讲话时,焦虑反而消退了。
## 04 终极意义,爱自己让生命重焕光彩
当我们真正开始爱自己,生活便展现出全新的意义维度。这种转变如张爱玲所描述,是 “一种通向更深广生命体验的幽径”。
我们不再囿于情爱得失的窄巷,眼界得以拓宽。内在生发出对世界更细腻的体察、更宏阔的悲悯——这才是真正的大自在。
爱自己带来的精神独立,不是隔绝世界的围墙,而是守护心灵安宁的基石。如杨绛先生展现的,历经风雨而内心愈见澄明通透,那种从容正是精神自足者的自然流露。
在广西桂林,高考生刘燕用一根扁担挑着行李离校的身影感动网络。面对流量诱惑,她婉拒所有资助,拒绝注册新媒体账号,转身投入时薪12元的暑期工。“我还是我,未来的路还得自己走。”她的清醒印证了:当一个人真正尊重自我价值,就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
---
静观自我关怀的实践者克里斯托弗·杰默博士曾深陷演讲焦虑的困扰。当他不再压抑紧张,而是接纳自己的颤抖,神奇的变化发生了——焦虑如潮水般退去。
这种转变印证了自我关怀的力量:当我们停止与自己对抗,生命才能真正绽放光芒。
在武汉科技大学的心理课堂上,孩子们将烦恼纸条投入盒子的那一刻,完成了一场简单却深刻的情绪释放仪式。 “那些我们以为的不足,换个角度看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礼物”,主讲老师的话语在教室里回荡。
这句话恰如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当我们开始爱自己,曾经的生命缺憾终将在自爱的阳光下,绽放出独特的意义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