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量训练的这3个坑,踩中1个就白练还伤身!

hqy hqy 发表于2025-07-29 18:24:33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90%的人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都有一种莫名的自信:“动作差不多就行了,拼命练才会有效果。”然而结果呢?要么膝盖疼得无法下楼梯,要么练了三个月肌肉没增长反而受伤了——今天就把新手最容易陷入的“三个动作误区”彻底剖析清楚,这些可都是我带学员过程中总结出的惨痛教训!

一、那些练废的人都在这三个动作上栽了跟头

1. 深蹲时膝盖内扣:这是一种用半月板换取深蹲深度的愚蠢行为

很多人在深蹲的时候为了“蹲得更低”,膝盖拼命向内扣,几乎都要碰到一起了,还认为“幅度大才练得彻底”。但你知道吗?北京体育大学做过相关测试:当膝盖内扣时,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所承受的压力会直接猛增210%,其损伤率比正确姿势高出三倍多!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大腿内侧肌肉会过度代偿,原本应该发力的臀大肌的激活程度只剩下正常的40%——这就相当于你用膝盖在硬撑重量,而臀部却在一旁无所作为。

2. 硬拉时弓背:这是一种用腰椎换取重量的“自毁式”做法

新手在硬拉时最常见的就是“撅屁股加弓背”,还以为这样就能拉起更重的重量。有研究表明:弓背时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能够达到正常姿势的2.5倍,在我带过的学员当中,因为硬拉时弓背而导致腰肌劳损的人数占了60%!更严重的是,在正确的硬拉动作中,70%的力量应该由臀腿来主导,而弓背的人却有50%的力量依靠腰部来代偿,这就相当于“用脊柱硬拉铁块”。

3. 俯卧撑时手腕超伸:这是一种想练胸却反而伤手的典型情况

我见过太多人在做俯卧撑的时候手腕拼命向后压,就好像要把手背贴到地面一样,结果做完之后手腕疼得连瓶盖都拧不开。临床数据显示新手做俯卧撑时手腕超伸(超过70°)的,有67%会出现腕管综合征。而且在正确的姿势下,胸大肌的发力占比为60%,而手腕超伸的人前臂肌肉代偿发力占45%——你以为是在锻炼胸部,实际上是在猛练小臂。

二、从“练了三个月因疼放弃”到“两个月突破瓶颈”

我去年带的学员小林,就是典型的“错误动作受害者”:

● 错误做法:

① 深蹲的时候膝盖内扣得超过脚尖,还跟我说“这样蹲得更深”;

② 硬拉的时候弓背弯得像个问号,拉起杠铃后直腰的时候还会“咔哒”响;

③ 做俯卧撑做到第五个手腕就疼,只能勉强做半程。

● 糟糕状况:练了三个月,深蹲的重量卡在40kg再也上不去,硬拉只要一加重就腰疼,胸肌没练出来,手腕却先贴上了膏药。

● 我给出的矫正方案:

① 深蹲时绑弹力带:在膝盖外侧绑上弹力带,下蹲的时候对抗阻力使膝盖对准脚尖,每天对着镜子练习5组,每组10次;

② 硬拉时用PVC管辅助:把管子贴在后背,确保头、背、臀三点成一条直线,先空杆练习动作模式;

③ 俯卧撑先握拳撑地:用拳头代替手掌撑地(这样可以减少手腕压力),练习一周后再过渡到哑铃俯卧撑(手握哑铃让手腕保持中立)。

● 两个月后的变化:深蹲重量提升到65kg,硬拉能够做到15kg×12次,标准俯卧撑一口气能做20个,最重要的是腰疼和手腕疼的问题都消失了。小林现在逢人就说:“以前觉得健身靠蛮劲,现在才知道动作正确了,进步快得就像开了挂一样!”

三、新手必备的“动作矫正黄金法则”

1. 深蹲矫正:“三对齐 + 慢下快起”

● 动作要点:

脚尖和膝盖要对齐(下蹲时膝盖要朝着第二脚趾的方向,可通过镜子自行检查);

杠铃杆垂直投影要落在足弓上方(这样能减轻腰部压力);

下蹲时要先向后坐臀部,再弯曲膝盖(防止膝盖向前冲)。

● 我的小窍门:让学员后背贴着墙练习深蹲,保证整个背部沿着墙下滑,新手用这个方法一周就能纠正膝盖内扣的问题。

2. 硬拉修正:“死磕三点一线”

● 分阶段练习:

① 空杆练习:双脚与肩同宽,俯身的时候想象“臀部往后顶”,伸手去够杠铃,确保后背挺直;

② 轻重量练习:拉起的时候想象“用臀部发力把自己拉起来”,而不是用腰去拉;

● 关键提示:硬拉下放的时候一定要慢,用4秒的时间来控制杠铃下落,离心收缩能够让肌肉生长得更快。

3. 俯卧撑保护手腕:“三步循序渐进”

● 初级:墙面俯卧撑(脚距离墙1米,双手撑墙进行,这样可以减轻体重压力);

● 中级:哑铃俯卧撑(手握哑铃,手腕自然垂直,每组10次);

● 高级:标准俯卧撑(手腕、肘部、肩部在一条直线上)。

● 发力技巧:做的时候想象“用胸大肌夹碎胸前的苹果”,而不是用手臂撑起身体,经亲身测试,这个方法能让胸肌的发力感提升50%。

下期预告:

很多人在练完肌肉后酸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却不知道“正常酸痛”和“受伤疼痛”的区别!下期详细聊聊:健身后肌肉疼≠练到位,这三种疼其实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还会附上快速恢复的三个小窍门。

(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或健身指导建议。力量训练存在风险,动作规范及训练强度需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因个人操作不当导致的损伤,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风险自担,建议训练前咨询专业教练或医生。)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