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口腔治疗中,口腔摄片是诊断牙齿及颌面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它能“穿透”牙齿和牙龈,揭示肉眼无法察觉的病灶,帮助医生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揭开牙齿的 “隐藏危机”
1
隐匿龋损的 “显形器”
有些患者会疑惑自己的牙只是一个小黑点,简单的蛀牙,为什么要拍片?
龋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牙齿表面的微小变色或斑点,肉眼难以发现及直视蛀牙大小。口腔摄片能清晰显示牙内部的低密度阴影,即使龋洞位于牙齿邻面或根部,也能被精准定位。
2
根尖周病变的 “警示灯”
根尖周炎常由牙髓感染扩散引起,患者可能出现牙龈肿胀、咬合疼痛,口腔摄片可以更早发现根尖区的骨质破坏,通过及时干预可防止炎症扩散,保护颌骨健康。
3
牙槽骨状况的 “健康标尺”
牙槽骨是牙齿的“根基”,牙周病、外伤或根尖周病变等因素可能导致牙槽骨吸收。口腔摄片可量化评估牙槽骨的高度和密度,帮助医生判断牙周病进展、种植牙术前评估或治疗效果。
4
牙齿治疗的“指示明灯”
在拔牙前进行口腔摄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牙根及牙槽骨的状况,如若牙根位置紧邻神经管,则还需加拍CT,进一步精确定位;小朋友有多生牙,也需要CT进行精准定位,评估多生牙与乳恒牙之间的位置关系。
外伤时进行口腔摄片,可以确定牙齿有无折断,牙槽骨有无骨折。
根管治疗时进行口腔摄片可以定长,明确治疗是否到位、有无遗漏,有无欠充、超充等。
正畸治疗前后都需要经口腔摄片,可以测量数据,评估牙齿、颌骨及颞下颌关节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科学防护下的低风险
许多人对影像检查“辐射”心怀顾虑,实际上口腔摄片的辐射剂量非常低。
剂量对比:
一张根尖片的辐射量约为0.005毫希沃特,相当于人体一天自然本底辐射(约0.01毫希沃特)的一半。全景片辐射量约为0.01毫希沃特,相当于一次胸部X光检查辐射的十分之一。
口腔摄片防护措施:
铅围裙与颈套:覆盖甲状腺和生殖器官等敏感部位。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辐射量比传统胶片减少约50%—90%。
精准投照:仅针对病灶区域,避免全身暴露。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非紧急情况下,建议推迟非必要检查;如需检查,经严格防护后,风险极低。
何时需要进行口腔摄片?
以下情况建议进行摄片检查:
· 牙齿疼痛、牙龈反复肿胀或溢脓;
· 怀疑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
· 牙周病治疗前评估;
· 种植牙、正畸治疗或义齿修复前规划;
· 颌面部外伤或肿瘤筛查。
口腔摄片是口腔医生的另一双“眼睛”。通过规范操作和防护,医生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最精准的诊断及治疗。守护口腔健康,从一次清晰的“透视”开始。
记者:郁婷苈
原标题:《“静”享健康|守护牙齿健康的 “透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