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hqy hqy 发表于2025-07-03 03:27:02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天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力、且视角独特的经典之作——维克多·弗兰克尔 (Viktor E. Frankl) 的《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

读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1张

这本书,分量极重。它并非出自一位养尊处优的哲学家或心理学家之手,而是作者在经历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极端苦难之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与见证。它的力量,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那份从人类苦难的极限中淬炼出的、无可辩驳的真实与希望。

在人类所有的探寻中,或许没有哪个问题,比“我为何而活”更根本,也更令人困惑。我们常常在顺境中忽略它,在安逸中遗忘它,却又总会在遭遇逆境、痛苦、甚至绝望的时刻,被这个问题狠狠地击中。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一部非同寻常的著作。它薄薄的,却比许多鸿篇巨制都更具分量;它诞生于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角落之一,却照亮了无数在迷茫中求索的灵魂。它就是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尔,用生命写就的不朽经典:《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

读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2张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全球销量数以千万计,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美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它早已超越了一本普通的心理学著作,成为了一座指引现代人寻找生命意义的精神灯塔。

弗兰克尔在经历了剥夺人性、直面死亡的极端处境后,所验证的那个终极真理:

人所拥有的最后一种自由,是在任何既定的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他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并非一个需要去“发明”的抽象概念,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充满挑战的“当下”,通过我们如何“回应”命运的拷问而被“发现”和“实现”的。

这本书,不是关于苦难的哀歌,而是一曲在苦难之上奏响的,关于人性尊严与精神自由的雄壮赞歌。

读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2张

一、当一切被剥夺:那最后一块无法被侵犯的“领地”

弗兰克尔在书中,并没有花费过多笔墨去渲染集中营中那些令人发指的暴行。他以一名精神病学家的冷静与客观,观察和记录着身处极端环境下的“人”——包括他自己——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

在那个连名字都被一串数字取代,个人财产、社会地位、甚至蔽体的衣物都被剥夺殆尽的地方,人,似乎被还原到了最赤裸、最无助的“生物性”存在。饥饿、寒冷、疾病、无休止的劳役和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是每一天的“背景音”。

然而,正是在这片人性的“试验场”上,弗兰克尔观察到了一个深刻的分野:

一些人, 在巨大的苦难面前,彻底放弃了精神上的抵抗,变得麻木、消沉,很快走向了生理和心理的崩溃。他们将自己完全等同于所处的环境,认为自己除了被动承受,别无选择。另一些人, 同样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折磨,却依然能在内心深处,为自己保留下一片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领地”。他们会在分到一小片面包时,选择与更虚弱的同伴分享;他们会在行军途中,想象着与爱人重逢的场景;他们会在夕阳西下时,凝视巴伐利亚乡间那片刻的美丽。

弗兰克尔由此得出了他最核心的发现: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拥有选择如何回应的力量。而我们的成长与自由,就蕴藏在这个选择之中。

外界可以控制我们的身体,剥夺我们的所有物,但它永远无法夺走我们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无法夺走我们赋予自身经历何种“意义”的权力。这,便是人类最后的、也是最根本的自由。

读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2张

二、意义的三个来源:如何在平凡与苦难中,找到“为何而活”的理由

如果说“选择的自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力”,那么,“活出生命的意义”则是我们运用这项权力的“方向”。弗兰克尔认为,人对“意义”的追寻,是其最基本的动力。当一个人找到了值得为之而活的“为何”,他几乎能忍受任何“如何”。

那么,这份“意义”从何而来?书中指出了三条主要的途径:

创造与工作 (by creating a work or doing a deed):

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工作、一项事业、或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世界贡献一些独特的东西。这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在行动中,找到自己的“天命”与“使命感”。

爱与体验 (by experiencing something or encountering someone):

通过深刻地体验某些事物(如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或者通过与另一个人建立真挚的、充满爱的连接,来发现生命的意义。爱,是通往另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直接的道路。 在爱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对方的本质,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愿意为所爱之人而活,而承受。

态度与超越 (by the attitude we take toward unavoidable suffering):

这是弗兰克尔意义疗法中最具独创性,也最震撼人心的部分。他认为,即使在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不可避免的苦难面前(如绝症、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依然有机会通过选择“以何种态度去面对它”,来找到生命的意义。 将痛苦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成就,将悲剧转化为一种人性的胜利。这种“超越自我”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最高形式的意义实现。

这三条路径,并非相互排斥,它们为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下,去“发现”而非“发明”意义,提供了具体的方向。意义,不在别处,它就在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每一次深刻互动之中。

读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2张

三、活在“当下”,回应生命的“拷问”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最终将我们引向了一种积极而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它反对“虚无主义”, 认为生命本身就蕴含着潜在的意义,等待我们去发掘。它也反对“泛泛的乐观主义”, 它不回避痛苦,不粉饰现实,而是教我们如何在直面痛苦的现实中,依然能找到前行的力量。

书中的智慧,最终可以浓缩为一种“活在当下”的实践:

我们不应该去问“我对生命有什么期望?”,而应该时常反问自己:“生命对我有什么期望?”

生命,在每一个“当下”,都在向我们提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考验着我们。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抱怨问题的难度,而是用我们的行动,去“回答”这些问题。

这个“回答”,就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意义”的所在。

当机遇来临时,我们的回答,是抓住它,还是让它溜走?当挑战出现时,我们的回答,是迎难而上,还是畏缩不前?当苦难降临时,我们的回答,是自暴自弃,还是展现人性的尊严与勇气?

弗兰克尔的哲学,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哲学,但它所说的“英雄”,并非是那些成就丰功伟绩的超人,而是每一个在平凡或苦难的生活中,依然选择承担责任,选择保有爱,选择以有尊严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的普通人。

读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2张

那束在任何境遇下都无法被夺走的光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一本值得我们一生反复品读的书。它以最极端的人类境遇为背景,却探讨了最普遍、最根本的人生议题。

它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无论生活从我们身上拿走了什么,那份选择我们自己态度的自由,那份追寻和实现生命意义的潜能,永远都在。

这,或许就是人性中那束最微弱,也最坚韧,永远无法被夺走的光。

而找到并点亮这束光,便是我们每个人,活出自己“伟大、广阔、美丽人生”的终极答案。

读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2张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