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真正关键是这个能力!

hqy hqy 发表于2025-07-06 04:01:51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上周开完家长会回来,我闺蜜一脸“世界末日”的样子跟我吐槽:“我家豆豆这次只考了年级四十名,他爸都快把天掀了!”

我说:“四十名怎么了?不还是全年级前20%?”

她摇头:“他说不进前十就是‘不够努力’,说现在不逼他,以后连考个像样的高中都难。”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真正关键是这个能力! 第1张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回了一句:“你们有没有想过,成绩不是唯一标准,有些能力才是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底层逻辑’。”

她愣了几秒,说:“哪种能力?”

于是我分享了我家那只“小慢热”的故事——

孩子成绩普通,但这件事让我特别欣慰

我家闺女妞妞今年三年级,语数外都在中上水平,不拔尖也不拖后腿。

前几天她班里转来一个新同学,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敢举手,下课也总一个人坐着。

有一天放学,她告诉我:“妈妈,今天我陪那个新同学玩跳绳了,她说以前总被排挤,第一次在新学校有人带她玩。”

我听完那一刻,真的比她考100分还高兴。因为这说明她有“共情能力”,懂得关心别人、建立关系,这种能力,是成绩教不出来的!

成绩好≠人生赢家,这个能力才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说真的,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拼认知”,而不是只拼分数。你会发现,长大后真正混得好的人,往往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真正关键是这个能力! 第2张

1. 自我驱动的能力(Self-Motivation)

也就是不靠别人逼自己,自己就愿意学习、愿意进步的人。

而这个能力的基础,是小时候有没有被赋予选择权成就感。不是永远听大人说“你必须这样”,而是从小就学会对自己负责。

✅ 小建议:

可以从让孩子自己制定周计划、做学习总结开始,别一味“喂饭式”安排。

2. 情绪管理能力(Emotional Regulation)

会学习的人很多,但能在压力下还能稳住自己、不崩溃的人才少。

考砸了怎么面对?被批评了怎么处理?这都需要情绪韧性,而不是“脆皮鸡”模式。

✅ 小建议:

多跟孩子讨论感受,而不是压抑情绪。比如“你是不是觉得很沮丧?那我们可以怎么缓解?”代替“你哭什么哭!”

3. 与人合作与共情的能力(Empathy & Collaboration)

你以为高分可以解决一切?抱歉,成年人的世界里,“你让别人舒服”这件事,往往比你有多聪明更重要。

共情力强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也能带来更好的合作机会——这可是比满分还稀缺的优势。

✅ 小建议: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比如通过阅读故事、谈谈“别人怎么想”,或者让TA参与照顾小朋友、小动物,都是培养共情的好方法。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真正关键是这个能力! 第2张

分数只是“果”,真正的“根”是这些能力

成绩就像是冰山一角,浮在水面;但真正支撑孩子一生发展的,是那些藏在水面下的软技能。

会思考、有主见、有同理心、有韧性的孩子,就算起点不是第一,也能走得更远、更稳。

反过来,哪怕考满分,但没有内驱力、不懂情绪调节、不懂合作,到社会上也很容易被淘汰。

所以我常跟妞妞说:“妈妈不在乎你是不是第一名,但希望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力量的人。”

写在最后

咱们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别只盯着眼前的成绩表,而要看得更远、更深

比起天天鸡娃刷题,不如多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和思维方式,这些才是能陪伴他一生、面对风雨的“能力盔甲”。

分数是孩子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成绩拿得再好,也比不上拥有强大内核的那个“完整的孩子”。

共勉吧爸妈们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