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以法为盾护公正 以情为桥促新生——闽侯县检察院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纪实

hqy hqy 发表于2025-07-13 05:01:05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最高检部署的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中,检察机关守护刑罚执行公平与公正的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闽侯县检察院立足刑事执行监督职能,深耕社区矫正检察领域,既以细致监督维护司法规范,又以温情帮扶助力浪子回头,用一个个具体案例诠释着新时代检察担当,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常态巡查防隐患,健康权益暖人心

刑事执行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环节,关乎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县检察院始终以“防微杜渐”的态度关注监管场所日常管理,通过常态化巡查、贴心沟通等方式,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潜在问题,与监管部门携手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以法为盾护公正 以情为桥促新生——闽侯县检察院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纪实 第1张

2025年夏,驻所检察官在日常巡查时,注意到在押人员王某情绪有些低落。通过耐心交谈得知,王某患有轻度糖尿病,近期感觉饮食中主食比例偏高,担心影响血糖稳定。检察官随即查阅了监区每周食谱,发现虽有“低糖饮食”备注,但具体到不同病症的细化调整不够明确。

随后,检察官与看守所负责人、食堂管理人员召开了一场小型沟通会,既肯定了监区对患病在押人员饮食的关注,也建议根据常见慢性病类型制定更细化的食谱调整标准,比如为糖尿病在押人员单独搭配杂粮主食、控制每日糖分摄入等。看守所当即采纳建议,一周内就完善了特殊饮食管理规定,还邀请社区医生对食堂人员进行了慢性病饮食搭配培训。

“检察官不是来挑问题,是帮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看守所负责人事后说。

王某也在一周后告诉检察官:“现在每顿都有适合我吃的杂粮饭,心里踏实多了,能安心配合办案了。”

这种将监督融入服务的方式,让监管场所的执法更具温度,也让在押人员感受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个性帮教解困境,重获新生促回归

社区矫正工作是打通罪犯教育改造“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县检察院将监督融入帮扶,既严格监督社区矫正机构依法履职,又关注社矫对象的实际困难,通过“监督+帮扶”双轨模式,助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

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以法为盾护公正 以情为桥促新生——闽侯县检察院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纪实 第2张

社矫对象李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缓刑,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因事故造成的心理创伤和对未来的迷茫,导致其多次未按时报到。检察官在走访中了解到,李某家庭困难,妻子患病需要照料,他因缺乏技能找不到稳定工作,情绪十分低落。

为避免其再次违法犯罪,检察院联合司法所、村委会制定了个性化帮扶方案:协调心理医生为其进行心理疏导,联系当地企业为其提供物流配送岗位,同时帮助申请临时救助其缓解家庭压力。在多方合力下,李某逐渐走出阴霾,不仅按时完成社区矫正,还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用踏实肯干赢得了邻里的认可。

“是检察官和司法所的帮助,让我重新站起来了。”李某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边界优化破限制,出行通途助新生

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以法为盾护公正 以情为桥促新生——闽侯县检察院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纪实 第3张

社区矫正工作不单是对社矫对象的刑罚措施,更是司法机关为罪犯搭建的重返社会的桥梁。县检察院坚持法律监督主责的同时,洞察本县域特点,体察社矫对象的真实难处,力求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县社区矫正对象在县内各片区间往返的最优路径常途经福州市区三环路,容易出现越界情况。尤其是在职的社区矫正对象,因工作原因在县域内各乡镇间的往返更为频繁,如无法经由福州市区三环路通行,会大大增加矫正对象正常工作生活的时间、经济成本,影响在职社矫对象改造的积极性。

为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高质效发展,共同解决在职社区矫正对象外出限制挫伤其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等现实难题,县检察院与县社区矫正管理局联合商议,拟为在职社区矫正对象生活和生产活动开设“绿色通道”,申请将在职社区矫正对象监管边界扩大至闽侯县邻市区三环路段,由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层报市司法局、省司法厅,该申请经省司法厅征求省检察院意见后获批。

自监管边界扩大以来,共为闽侯县35名在职社区矫正对象的一千余次出行提供了便利,切实提高在职对象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充分调动涉企社区矫正对象自觉接受矫正的积极性。

数据共享精锁定,谨防脱管保权威

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以法为盾护公正 以情为桥促新生——闽侯县检察院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纪实 第4张

刑事执行涉及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多个部门,县检察院积极构建“检察+大数据”监督机制,通过数据共享、智能筛查等方式,精准破解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等突出问题,让“隐形”监督变为“精准”监督。

近日,县检察院在社区矫正检察中发现,社矫对象周某因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判处缓刑后,多次无正当理由未经批准离开闽侯县范围,存在脱管风险。传统监督模式下,仅靠查阅档案和走访调查难以发现此类隐蔽行为。为此,县检察院创新运用“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打通检察、公安、司法数据壁垒,对周某的外出轨迹、请假记录、报到情况等数据交叉分析,精准锁定其多次不假外出的证据。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周某对自己的脱管行为供认不讳。县检察院依法向社区矫正机构提出撤销缓刑建议,并全程监督收监执行。最终,法院裁定撤销周某缓刑,对其收监执行原判有期徒刑三年。

“大数据监督模型让脱管行为无所遁形,既维护了法律权威,也让其他社矫对象引以为戒。”闽侯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案例仅是县检察院数字化监督的缩影。近年来,县检察院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已累计筛查出社区矫正对象脱管线索20余条,推动收监执行5人,有效堵塞了监管漏洞,实现了从“事后纠正”到“事前预防”的监督升级。

联合普法共参与,答疑解惑听心声

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以法为盾护公正 以情为桥促新生——闽侯县检察院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纪实 第5张

为强化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意识与纪律观念,从源头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县检察院与县司法局、福建省榕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精心组织“明法守纪 矫心正行”主题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精准化法治教学+军事化行为训练”三维融合模式,推动社区矫正对象实现思想重塑与行为纠偏。

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以法为盾护公正 以情为桥促新生——闽侯县检察院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纪实 第6张

近日,县检察院联合县司法局、荆溪镇人民政府等部门深入社区街道,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检察干警通过发放“共同做好社区矫正,鼓励支持社会参与”宣传册,向群众讲解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要点。同时,主管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的检察官也在现场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贴近民心需求,帮助社矫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夯实了基础。

从监管场所的规范管理到社区矫正的温情帮扶,从个案监督的精准发力到联动共治的系统治理,县检察院以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为契机,将刑事执行监督与社区矫正工作做深做实,既彰显了法律的刚性与威严,又传递了司法的温度与善意。下一步,县检察院将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每一项监督都落地有声,让每一次帮扶都温暖有力,切实为闽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加快融入主城区建设新闽侯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 闽侯县检察院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以法为盾护公正 以情为桥促新生——闽侯县检察院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纪实 第7张

福州检察之窗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丨以法为盾护公正 以情为桥促新生——闽侯县检察院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纪实》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