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朋友们来说,血压的变化就像情绪的起伏,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
不过很多人都很疑惑,为什么自己测出来的血压数值忽高忽低,很不稳定。
其实如果在测量血压时,没有注意以下这4个关键要点(基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那测出来的结果可能会误导我们对血压真实情况的判断。
测血压不做对这4条,测再多也不准
1.选对时间
血压波动是有规律的,所以测量血压时选对时间也是比较重要的,建议使用经过国际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如ESH、AAMI认证),不推荐腕式或手指式设备。
一般来说,早上起床后的1个小时内,也就是在排尿之后、吃早餐之前(要是正在吃降压药,那得在服药之前),这个时候测量血压,能反映出身体在经过一夜休息后,没有受到日常活动干扰时的血压水平。
还有就是晚上睡觉之前,血压在这个时间段也有其特点。这两个时间点,是一天中血压相对较高的时候,也是我们测量血压的黄金时段。
在测量前半小时,需要让自己安静下来,好好休息。别喝酒、喝茶、喝咖啡,这些饮品会干扰血压的正常状态。
《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南》建议:每次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更靠谱。
2.做对姿势
正确的姿势对于获取准确的血压数值至关重要。
坐姿测量时,可以找个高度合适的凳子,让双脚稳稳地踩在地面上,不要悬空或者跷二郎腿,这样身体的平衡被打破,血压测量结果也会跟着起伏不定。
背部要轻轻靠在椅背上,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别太紧绷。手臂要朝上平放在桌面上,手心向上,并且要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要是手臂位置不对,高了或者低了,测出来的血压就不准确了。
一般建议用右臂测量,因为大多数人的右臂血压会略高于左臂。
卧位测量时,要平躺在床上,上肢放松,把测量血压的那只手臂外展大约45°,手肘伸直,手心还是保持向上,血压计要放在和腋中线平行的位置,袖带同样绑在肘关节上2.5厘米左右的地方。
3.穿对衣物
测量血压时的穿着也有讲究,大家要避免穿太紧的衣服,尤其是手臂和肩部的衣物,穿的太紧会紧紧夹住血管,血压的读数就会偏高。
最好选择宽松的衣物,让手臂能够自由自在地活动。要是穿了套头衫或者毛衣,能脱掉就脱掉,不然它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影响测量结果。
还有千万别穿着厚重的外套或毛衣测血压,这些也可能会导致血压读数不准确,让我们误以为血压升高。
4.戴对袖带
首先,袖带气囊得能覆盖住上臂周径的80%左右,太大或者太小都不行。
要是袖带过小,就像给手臂穿了件紧身衣,测出来的血压值会偏高;袖带过大,血压测量值又会偏低。
袖带要绑在肘窝上方2-3厘米处,松紧度也有要求,以能轻松插入1-2个手指为宜。太紧了,测得的血压值会偏低;太松了,血压就会显示偏高。
除了正确测量,血压管理更需长期坚持以下习惯。
钟院士的这4点方法,值得借鉴
钟南山院士在2021年接受厦门晚报专访时透露,其高血压病史超20年,通过“药物+生活方式”双重管理,血压长期稳定在130/80mmHg左右,没有出现并发症。
1.坚持吃药
钟院士一直严格地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者停药,持续坚持了20多年。要知道坚持吃药不仅可以控制血压,还能预防血压过高对脏器造成的伤害。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强调,降压药需长期服用,血压达标后不可随意停药,如需调整需经医生评估。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反跳,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2.坚持运动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显示,规律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4-9mmHg,且能改善血管弹性。
钟院士一直保持着运动的好习惯,日常坚持适量的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让心脏更有力地跳动,还能扩张小动脉,让血管更有弹性,从而帮助降低血压。
3.健康饮食
在饮食方面,钟院士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食盐量控制在5g以内,同时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摄入,避免吃过多动物油脂和高胆固醇食物。
4.健康生活
钟院士的生活方式十分健康,他会保持心境平和,还做到了戒烟限酒。
此外,无论一天的工作有多么的忙碌,他都会保证自己的睡眠充足,每晚至少睡6小时,中午还会午休1小时。
对于超重(BMI维持在18.5-23.9kg/m²)、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人群和情绪波动大、压力大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体重、避免长期精神压力也是控制血压稳定的重要因素。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正确测量血压是基础。像钟院士这样,从坚持服药、坚持运动、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