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孩子在社交场合中表现极度羞涩、不敢与人交流互动的新闻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关注。不少家长纷纷感慨,自家孩子似乎也存在社交能力差的问题,面对他人不知如何开口,融入集体更是困难重重。这不禁让人思考,到底该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呢?别着急,下面这3个提升方法快码住!
别让孩子只跟“乖孩子”玩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和那些听话、懂事的“乖孩子”一起玩,就能让自家孩子学好,避免学坏。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可不一定能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呀!孩子的世界本就应该丰富多彩,若是只局限于和同一类型的孩子交往,那他们能接触到的社交场景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就太单一了。就好比总是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外面风雨的洗礼。难道孩子以后遇到稍微有点个性、有点调皮的小伙伴,就不知所措了吗?
孩子需要接触不同性格、不同行为方式的同龄人。比如有点小霸道的孩子,能让自家孩子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去沟通协调;有点胆小内向的孩子,又能让自家孩子懂得如何去关心、引导他人。各种类型的孩子汇聚在一起,才是真实的社交世界呀。让孩子在这样多元的环境中摸爬滚打,他们的社交能力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可别再觉得只和“乖孩子”玩就是好事啦,那可能反而限制了孩子的社交发展呢。所以说,打破这种单一社交圈的局限,才是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关键一步。
家长别当“社交代言人”看到孩子在社交场合有些退缩、犹豫,不少家长就忍不住要代劳了,帮孩子开口打招呼,替孩子处理和小伙伴的矛盾等等。但更关键的是,这样做真的对孩子好吗?家长要是一直当这个“社交代言人”,孩子哪还有机会自己去学习、去成长呀?孩子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那些社交中的尴尬、喜悦、矛盾等等,才能真正掌握社交的技巧。
就拿孩子想要加入一个正在玩耍的小团体来说吧,如果家长直接上去跟其他小朋友说“让我家孩子一起玩吧”,那孩子得到的只是一个被安排好的结果,而不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孩子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可要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哪怕一开始被拒绝了,那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呀。难道家长能一辈子都帮孩子处理社交问题吗?显然不能呀。所以,家长得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为社交的主角。只有这样,孩子的社交能力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提升。
社交能力不是光靠“说”就能提升很多家长以为,只要不停地跟孩子念叨社交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要怎么说话、怎么做事,孩子的社交能力就能提高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光靠嘴上说说,孩子可能只是知道了一些理论知识,到了实际的社交场景中,还是一头雾水。
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得让孩子有实际的体验才行。比如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像社区的亲子活动、学校的集体活动等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去和不同的人互动、交流。又或者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基础上,孩子更容易打开话匣子,也能更好地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要是只是一味地说,而没有实际行动,那孩子的社交能力怎么可能真正得到提升呢?毕竟,实践出真知,在社交能力的提升上也是如此呀。
孩子社交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们摒弃一些传统的、看似正确实则限制孩子发展的观念和做法。给孩子创造多元的社交环境,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在成长,同时提供实际体验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社交的道路上越走越顺。那么,各位家长,你们在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难题呢?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孩子社交 #社交能力提升 #家长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