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HIV感染者来说,随着他们预期寿命的逐步延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在不断上升。而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不仅会极大地影响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对其远期的预后状况也会产生不良作用,同时还会进一步加剧艾滋病所带来的疾病负担。
那么,为了切实提升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高度重视HIV感染者面临的心血管疾病潜在风险,究竟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呢?首先,大家要全面且深入地了解HIV感染者群体中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态势,因为这是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关研究表明,HIV感染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两倍,而在心肌梗塞方面,HIV感染者相较于普通人群,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了20%至100%,即便是那些已经实现了长期病毒抑制的HIV感染者,这一风险的升高依然存在,并且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布还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与西欧和北美地区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HIV感染者年龄普遍相对较轻,高血压的患病比例较高,然而吸烟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却相对较低。
结合国内的研究显示,在我国的HIV感染者中,年龄在50岁及以上、有吸烟嗜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存在血脂异常情况,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均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有效降低HIV感染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呢?
降低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需要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共同发力。一方面,要在HIV感染人群中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对于已经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HIV感染者,必须及时实施医学干预措施。
其一,要尽早开展高效的抗病毒治疗。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病症,早期进行积极干预至关重要,尤其是合理运用药物治疗手段。
其二,要通过广泛且深入的健康知识宣传,提升HIV感染者以及医护人员对心血管疾病潜在风险的认知程度。在HIV感染者群体中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适量适度的运动方式、坚决戒烟以及合理限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
众多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戒烟和坚持运动对于有效控制HIV感染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显著成效。
最后,根据《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的明确要求,对于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应当将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筛查与评估纳入临床管理的常规流程。在后续的随访过程中,也需要特别留意对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及时给予相应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本图文由“千金芳”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裳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