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英国《卫报》网站5月14日刊发文章,题为《时间在悄悄流逝,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时间?》,作者是埃莉·亨特。文章摘编如下:
自由散漫让我受到时间困扰
几天前,我和一个来访的朋友计划去海边旅行。我带她去火车站,沿途风景优美,我们愉快地漫步着,这时她说:我们可能赶不上火车了。
幸好我们在火车开动前几秒钟上了车。虽然朋友并不介意,但这无疑给我敲响了警钟。
一般而言,我更喜欢顺其自然。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我习惯了散漫自由,我讨厌紧张日程带来的压力。
居家工作让我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但朋友的这次造访以及差点赶不上火车的经历让我觉得,我可能太过懒散了。
不仅是火车,赶飞机也类似。我经常对一项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持盲目乐观的态度,以至于经常会在最后关头紧张慌乱,而这种压力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行为科学家称之为“事件时间”,意为内心的时间感胜于时钟。另一方面,“时钟定时器”会本能地根据外部线索组织人们的生活——例如,每天在同一时间吃午饭。对于“事件计时器”来说,“结束”是开放式的:就好似说一根绳子有多长?其实多长都可以。
时间日复一日仿佛从指缝间溜走;日子稀里糊涂地过去了。无形的时间困扰着我,而我也因自我施压而倍感痛苦。
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很重要
我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吗?
伊恩·泰勒在他的新书《时间骇客:时间心理学及如何利用时间》中指出,你与时间的关系是你如何经历每一天的“基本要素”。
在英国拉夫伯勒大学研究动机科学的泰勒说,当你充分利用时间时,就会产生一种心流的感觉。就像我知道我既可以欣赏优美风景,也可以深入探究课题一样。不过,如果打发时间的方式与你的价值观或幸福感不一致,可能会导致生活偏离正轨,甚至降低生活质量。
有时候,“没时间”的感觉比工作量更能反映出你的人生观和所处环境。他说:“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在马不停蹄地忙碌,那么你也会被裹挟。”
但泰勒提醒我,不必努力去“管理”时间:过分关注时间实际上会适得其反。“我认为,认为时间完全不灵活、且顽固不变的想法给人们造成了很大压力。”
他说,人的压力时高时低,这是很自然的,但追求减少日程中摩擦或紧张感的流畅度或许比工作休闲平均分配更加合理。
他指出,有研究发现,那些自称空闲时间少却“很少感到匆忙”的人比其他人更快乐。他说,从一件事无缝切换到另一件事,忙碌但尽在掌控,“才是最佳状态”。
对我而言,这意味着试着从“事件时间”转向“时钟时间”,哪怕只是稍稍转变——如培养最后期限的意识,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也能防止出现令人不悦的最后冲刺。
合理安排时间也需因人而异
我需要更清楚地知道时间都去哪了。我用电子表格记录下自己的活动,总共记录了三天。
泰勒关于电子邮件的警告几乎立即得到了验证:我在收件箱一栏所花的时间是想象或预期的两倍。我意识到有些邮件就是用来消磨时间的,让人自我感觉高效而已。
我发现我有一些安排不甚合理:实际上,我应该优先处理需要大量思考的任务,而不是先去轻松懒散地处理电子邮件和杂事,这些可以安排在倦怠期用低功率模式完成。我习惯在上午9点或10点进行锻炼。实际上,我可以将之推后到午餐时分,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泰勒说,通常情况下,一天之中,人的意志力会逐渐减弱,这就意味着如果安排不合理,一天中的最好时光就白白浪费了。
但充分利用每分每秒也不可取。他说:“我不喜欢做安排。”泰勒表示,一个由多重动力(而不仅仅是意志力)驱动的完美平衡的时间表会让人感觉更轻松。
泰勒说:“针对性格和价值观,让生活与之协调一致。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去思考和反思,但你的生活会变轻松很多。”
如果我真的想让自己在赶火车或是最后期限之前的时间宽裕些,我可以试着引导我的价值观,告诉自己错过了最后期限会产生令人不快的感觉,会对我的睡眠、幽默感构成威胁,会影响我想成为一个靠谱朋友的愿望。
我也可以设定自己是个守时的人。不过,泰勒说,真正重要的是要避免“空置时间”,或荒废大把时间——不过这因人而异。
早早赶到机场的人不一定就比我道德更高尚。泰勒指出,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焦躁不安,就会抵消提前到达所带来的内心平静。
不过我得承认,对我而言,没什么比在飞机起飞前一刻赶到更让人兴奋的了。(编译/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