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志愿者薛秀燕回到东庠岛践行推广绿色生活观念

hqy hqy 发表于2025-07-02 17:28:05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东庠岛蜿蜒曲折的沙滩上,时常可以看到一群人行走其中。“薛老师,快看这里!”在队伍中的薛秀燕循声折回,弯下腰熟稔地撑开袋口,把半埋在沙里的塑料袋夹起塞进麻袋中。她的动作干脆利落,沾了满手的细沙,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薛秀燕时常指着某个被捡起的塑料瓶标签,告诉身边的孩子们这是什么材质,需要多久才能分解,平实的语气里满是热忱。

  环保志愿者薛秀燕回到东庠岛践行推广绿色生活观念 第1张

  在院落里,外地志愿者陈女士(左)和薛秀燕分享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

  前些日子,实验区昕火海岸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昕火海岸”)在东庠岛挂牌成立,这支由一个“大朋友”带领一群小朋友的环保公益团队,在短短数年里几乎走遍了东庠岛。作为东庠岛上第一家以环保为主题的非盈利性公益组织,它承载着整合社会资源、守护海岛环境、关爱留守儿童的使命。

  在孩子心中种下志愿种子

  东庠岛位于平潭东北部,凭借旖旎的海岛风光和连片的石厝群落,吸引了不少游客登岛观光打卡。这里是昕火海岸理事长薛秀燕的家乡,这些年来,她的身上有不少标签:环保志愿者、乡村旅游协会秘书长、留守儿童读书辅导员等。但无论何种身份,做一名环保志愿者是她的初心。

  环保志愿者薛秀燕回到东庠岛践行推广绿色生活观念 第2张

  薛秀燕讲述用这个漂流木做成文创作品的想法

  谈起缘何成为一名热衷于环保公益的志愿者,薛秀燕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她说,早在十多年前,就通过网上论坛结识了本地一帮同样热爱公益的青年朋友,他们从“线上”相聚在“线下”,并自发组织了一系列爱心徒步、义务净滩等公益活动。

  “当时大家都很年轻,看见平潭正在发展,都想着能为家乡做些什么。”薛秀燕回忆,虽然一开始大家对环保和公益并没有很具象的认知,但大家都很爱家乡,公益之行未曾间断。

  薛秀燕年少时离开了东庠在外打拼,2020年,一则关于“零废弃岛屿”的新闻吸引了她的注意。“当时我就决定要回到东庠,以此作为探索零废弃岛屿的试验地。不仅仅是因为东庠是我的家乡,也因为我想保护好家乡的生态环境。”薛秀燕说。

  薛秀燕回到东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村里有许多孩子,我就鼓励孩子们共同参与环保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引导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一举两得。”薛秀燕说。每到周末,待海水退潮后,薛秀燕就带着一群孩子在安全的海滩上清理海漂垃圾。

  为了让孩子们更有动力坚持,薛秀燕还创新推出了“志愿积分存折”的小册子。孩子们每一次参与净滩活动或其他志愿活动,都会获得相应的积分,并记录在“存折”上,积分可以兑换成孩子们心仪的图书、实用的文具甚至是免费参与一次特别的手工活动。

  吴敏真是一名初中生,年仅十四岁的他已经参加过许多场公益活动,一册小小的志愿积分存折记录着他的劳动成果,也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有了责任感与成就感。“活动特别有趣也很有意义,通过参加各类环保志愿活动,我也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将来我长大了,也会继续把这个好习惯保持下去。”吴敏真说。

  环保志愿者薛秀燕回到东庠岛践行推广绿色生活观念 第3张

  在综艺《今天奔去哪》里,薛秀燕与明星等人一起在沙滩上捡海漂垃圾

  将垃圾变废为宝再次利用

  在东庠践行环保公益事业的日子里,薛秀燕的生活平淡而精彩。她的居所是一个充满了岁月痕迹的石厝小院,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海风穿堂、草木生长的悠然惬意。

  每天一大早,薛秀燕便在自家的“生态菜园”里忙碌了起来。从投喂鸡群到浇花施肥,这份与家乡土地的连接,让她感到踏实。她时常会通过新媒体平台招募环保志愿者,邀请岛外的朋友在体验别样海岛生活的同时,参与到环保志愿服务当中。

  来自广东的志愿者陈女士是第一次来到东庠,当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令她惊叹:“这里的风土人情与深圳大不相同,在这里可以一边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一边为生态环境保护做贡献,我觉得很有意义。”

  在岛上居住的时间越长,薛秀燕对环保的认识也愈加深刻,她认为,只清理海漂垃圾是不够的。海漂垃圾的来源较为复杂,有些是被随手丢弃的矿泉水瓶和零食包装,有些则是渔具渔网等,还有其他海域漂来的垃圾。

  “何不将这些不同类别的垃圾变废为宝呢?”念头一出,薛秀燕就行动了起来。她在住所隔壁租下了一间仓库,仓库里,只有一台略显陈旧的压缩机和几间库房。每当有新的可回收垃圾被回收至此,薛秀燕都会将其一一分类、清洁,然后投入压缩机。经过压缩后的可回收垃圾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库房内,等待寄往回收企业进一步处理。

  这是一家专注于资源再生技术的新材料企业,在那里,这些可回收垃圾经过熔融、拉丝等再生技术的加工,会蜕变成柔软、美观的针织物,成为制作环保服装、箱包等物品的原材料。“希望类似昕火海岸这样的环保公益组织出现在更多海岛上。”浙江嘉兴三叉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良松说。

  不可回收的诸如棉织物、泡沫板、海漂木等这些废弃品,则会被薛秀燕等人制作成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物料通常会被制作成玩偶、木雕,既环保又有纪念价值,孩子们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薛秀燕说。

  环保志愿者薛秀燕回到东庠岛践行推广绿色生活观念 第4张

  东庠岛的沙滩干净整洁

  环保志愿者薛秀燕回到东庠岛践行推广绿色生活观念 第5张

  志愿者积分存折

  在环保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薛秀燕把自家的小院变成一个微型的“环保实验室”,在院子的角落里放置着几个专用的密封堆肥桶,她每天都会把生活中最常见的厨余垃圾(如菜叶、果皮、茶叶等)倒入桶中,再加入特定的发酵菌剂进行分解。在无氧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转化,那些原本可能散发异味、滋生蚊蝇的厨余垃圾,就会变成上好的有机肥料。

  “我种植的这些花果茎叶特别粗壮,都是这些自制肥料的功劳。”薛秀燕说,她打算把这个简单的方法在岛上逐步推广,让更多人也能“自产自销”。

  针对岛上客流量日益增多的情况,薛秀燕还主动与一些餐馆和民宿业者达成协议,由她上门定期回收垃圾。

  起初,个别村民对薛秀燕的做法不理解,认为“一个年纪轻轻的年轻人,整天把时间花在这些没用的东西上干嘛?”但当村民们亲眼看到薛秀燕为了保护村里的生态环境而四处奔走时,越来越多人被感动,他们认可了薛秀燕的做法,并主动把家中废弃的瓶瓶罐罐送来。

  做在微末,行于日常。薛秀燕说,未来她将组织开展一系列面向村民和游客的环保主题公益活动,展示堆肥成果和塑料再生制品,分享垃圾分类的小技巧,努力将“源头减量、变废为宝”的绿色生活观念,从自家庭院推向整座小岛,让东庠离“零废弃岛屿”更近一步。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