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两个字,谁听了不发怵?一纸诊断书下来,仿佛天塌了一般。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完了,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还能活多久?
有没有救?是不是要开始化疗、掉头发、插管、疼痛、花光积蓄……但有没有人告诉过你,有些癌症,其实根本没你想得那么可怕?
你可能没想到,有些癌症,即便查出来了,医生都不会建议你立刻治疗。甚至会告诉你:观察就好,啥也不用干。
很惊讶吧?更惊讶的是,有些癌症的“癌”字,其实有点“名不副实”——它们甚至不影响寿命,和你和平共处几十年都没问题。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反常识?查出癌症还能不治?还能活得好好的?那如果我不治,会不会转移?会不会晚了就来不及?那到底哪些癌症可以不治?又是凭什么判断的?
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但咱们一个个说清楚。首先你得知道,癌症并不全是猛虎下山。它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有的确实凶猛,发现晚一点就难办;但有的,就像个脾气温和的老邻居,在你身体里待着,安安静静,甚至你一辈子都不会察觉。
比如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听名字吓人吧?但这种癌症,被很多医生称为“懒癌”。什么意思?就是它发展极慢,恶性程度低,很多人发现它是因为体检顺带扫了一眼,结果发现脖子上有个小结节,一查是癌。
可你要真去翻翻这些人的健康记录,会发现很多人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这个结节了,十几年都没事。
这时候医生通常不会立马安排手术,而是建议定期复查。为啥?因为研究发现,这种癌症的生长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多数人直到老去都不会因为它出问题。恶性肿瘤三个字摆在那里,但它的“攻击性”几乎为零。
顺便说一句,癌症筛查不是万能钥匙,也不是越早发现越好。像前列腺癌这种,如果因为一次PSA升高就贸然接受活检甚至手术,反而可能带来一堆不必要的伤害,比如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反而超过了“癌”本身。
再说一个让人意外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听起来好像很吓人,毕竟是血癌嘛。但这类白血病的特点就是发展缓慢,症状轻微,很多人查出来时完全没有任何不适。
你以为是感冒去医院,结果带回一张“白血病”的报告单,心脏差点没停跳。
但如果你刚好是这类的早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生大概率会告诉你:不用治,先观察。是的,它就是那种“可以活着不治、治了没必要”的癌。只要定期复查,确保它不突然“暴躁”,你就可以照常生活、工作、旅游、养老。
还有一个被误解很深的癌:肾癌中的透明细胞癌。它有个“特色”,就是在不引起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被发现,通常是因为做腹部CT、B超时无意看到。
如果小于3cm,无转移、无症状,很多医生也建议“观察为主”。为什么?因为手术本身有风险,而这类小体积的肾癌,生长速度极慢,且远程转移的概率极低。
所有这些所谓“可以不治”的癌症,前提是:确诊明确,分型清楚,风险评估科学。不是你自己上网查一查,然后自我安慰说“我这个应该是那种不需要治的癌”,然后就不管它了。这很危险。
再说一遍,这些癌症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们的生物学行为决定了它们“不好斗”。不像胰腺癌、肺癌、胃癌这些“狠角色”,一旦盯上你就会迅猛发展,不给你喘息的机会。
所以医生面对不同的癌症,会根据它的“性格”来决定对策,不是所有癌症都要“赶尽杀绝”。
这里还得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过度诊断。现代医学检测手段越来越灵敏,能把你身体里“藏起来”的微小问题都翻个底朝天。但问题是,有些“问题”其实根本不会变成真问题。
癌症并不都是判死刑。很多所谓的“癌”,其实更像“慢性病”。你要做的,不是和它死磕,而是学会与它共处。现代医学越来越倡导“精准医疗”,不再一刀切。
不是查出癌就开刀、化疗,而是根据你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类型、分期等等,量身定制方案。
你问,那到底哪些癌症可以“和平共处”?有没有个明确的名单?这事儿真不能一刀切。但通常来说,分化程度高、生长缓慢、局部局限、患者年龄偏大、没有症状的癌症,医生会更倾向于“观察+监测”。而不是一上来就“全副武装”。
更重要的是:你要改变对“癌”的看法。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敌人,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癌细胞其实也在你的身体里“打工”,只是某一天“罢工”了,出了问题。你需要的是科学理解它,而不是一听到癌字就失去理智。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观望”。如果你焦虑到睡不着觉,每天都在想着癌会不会扩散,那即便是那种“好癌”,也可能因为你的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
那这种情况下,哪怕按理说可以不治,医生也可能建议你处理掉,给个心理安慰。
所以说,癌症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事。你看到的“癌”,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肿瘤分子特征、免疫微环境、个体差异,这些都在影响它的发展轨迹。你要做的,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判断,而不是盲目恐慌。
最后总结一句:不是所有癌症都要立即治疗,有些癌症甚至都不该被称为“病”。它们的存在,就像你身体里的“老朋友”,你可以选择共存,而不是一刀两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年版.
[2]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临床肿瘤学实践指南与规范(2022年版).
[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观察策略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年第42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