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刺高考心不慌 心理专家送“锦囊”

hqy hqy 发表于2025-07-02 23:44:44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来源:【资阳融媒】

冲刺高考心不慌 心理专家送“锦囊” 第1张

图片由AI生成

随着高考临近,知识漏洞焦虑、成绩波动敏感、过度追求完美等情绪,正困扰着不少考生,由此引发的失眠、食欲下降、烦躁易怒、考场“大脑空白”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负责人汪辉艳,为广大考生和家长送上实用的减压“锦囊”。

考前阶段:多管齐下缓解焦虑

接纳情绪,合理归因。焦虑源于对未知结果的担忧,这属于正常的“适应障碍”,并非疾病。考生可通过书写“心理预案”,将担忧的情况一一列出,比如“考场上忘题”,并针对每种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如“深呼吸1分钟,跳过难题先做易题”。

调整生物钟与学习节奏。考前一周,建议采用“一长两短睡眠法”:晚上10点至次日早上6点进行长睡眠,午间和傍晚各安排15分钟短休,以此让大脑兴奋期与考试时间保持同步。

身体减压训练。每日坚持进行深呼吸练习,按照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的节奏进行;也可尝试想象放松,闭眼构想海滩、森林等舒适场景,舒缓身心。

保持适度运动。推荐采取慢跑与快走交替的方式,每次运动90分钟,每周进行4次,通过运动促进多巴胺分泌,改善情绪状态。

考试当天:掌握技巧应对突发情绪波动

入场时,可运用静心技巧:闭眼静坐调息5分钟,收腹挺胸,缓慢转动头部看向左右肘部,改善脑部供氧。考试过程中,若遇到难题感到恐慌,不妨暂停10秒,在心中默念“人冷静时判断更准”,暂时跳过难题并做好标注。当出现愤怒或沮丧情绪时,运用“自我催眠法”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的目标是正常发挥,而非满分”。

家长支持:当好孩子的“情绪稳定器”

在情绪管理方面,家长要避免陷入“三过”陷阱。防止过度保护,不要过度关怀,如频繁送餐、熬夜陪伴等,保持日常起居节奏;避免过度控制,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计划,将主动权交给孩子和学校教师;摒弃过高期待,用“期待正常发挥”替代“必须考名校”等说法,切实减轻孩子心理负担。

沟通时,家长应采取有效策略,多倾听孩子想法,减少说教,避免使用“不要紧张”“复习得怎样了”等容易增加孩子压力的语句。可通过开放提问,如“你希望我们怎么帮你”,了解孩子真实需求。

后勤保障也不容忽视。饮食上应保持清淡如常,避免突击进补;忌给孩子食用冷饮、油炸食品,可适当为孩子准备猪肝、黑木耳等补铁食物。

高考不仅是对知识储备的检验,更是对心理韧性的考验。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需要明确的是:高考虽是人生重要的一站,但绝非终点。考生与家长需共同调整认知,把焦虑转化为动力,以平和心态迎接挑战。

见习记者 邓宇博 全媒体记者 胡灿凤 杜雅兰

本文来自【资阳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