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hqy hqy 发表于2025-07-01 02:45:50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有氧慢跑不是随随便便跑,本人长跑10多年,结合实践和学习理解,感到有氧慢跑需把好五个环节。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1张

一、控制好强度是关键

有氧慢跑不是按配速跑,而是用心率控制强度,这是有氧跑的前提和基础。有氧心率可按三种办法来把控。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2张

用心率测算(最佳方法),目标心率区间保持在最大心率的 60%~75%。这是普遍认可的有氧慢跑区间。最大心率估算:220 -年龄。也可控制在最大有氧心率下(180-年龄±5)。

用谈话测试(实用方法),跑步时能够完整地说一句话,不会气喘吁吁。如果只能断断续续说几个词,说明强度高了,超出了有氧范围。如果能轻松哼歌,说明强度可能偏低。

用主观感觉测试,在10分制的主观感觉运动量表上(0是坐着休息,10是最大努力冲刺),有氧慢跑的感觉应该在 4~6分之间。感觉是轻松到有点吃力之间,但不是很吃力。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二、做好跑前准备是基础

有氧慢跑,准备工作越充分,跑起就越舒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选合适的装备。选择一双合脚有良好支撑和缓冲的专业跑鞋。穿透气排汗的速干面料的跑步服装等。

充分热身(5~10分钟)。目的是提高体温、心率,激活肌肉,润滑关节,为跑步做好准备。可进行慢跑、快走、高抬腿、后踢腿、开合跳、躯干扭转等,踝关节环绕、膝关节环绕等。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三、改进跑步技术是重点

有氧慢跑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小技巧。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跑姿要正确,保持上身挺直(微向前倾),目视前方,肩膀放松下垂。肘关节弯曲成约90度,前后自然摆动,幅度不宜过大,摆臂有助于平衡和调整节奏。采用小步幅高步频(180左右)跑,降低受伤风险,避免跨大步。

科学着地,宜采用全脚掌或中足着地(脚掌中部或中前部先接触地面),让冲击力更均匀地分散。避免脚跟先着地(可能增加膝盖冲击)或过度前脚掌着地(对小腿和跟腱压力大)。

舒适呼吸节奏,如2步一吸2步一呼,或3步一吸3步一呼,用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腹式呼吸最好。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要专注于慢,有氧慢跑的核心是慢,不要在意速度,只关注心率和体感是否在目标区间内。起跑前1~2公里的配速比正常配速低40~60秒,有助于降心率。

环境选择,尽量选择平坦、安全、路面相对柔软(如塑胶跑道、土路、草地优于坚硬水泥地)、空气好的地方。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四、跑后恢复是保障

跑是上篇文篇,跑后的恢复也很重要。

整理放松(5~10分钟), 跑完后不能马上停下来,快走几分钟,让心率和呼吸平缓下来,然后静态拉伸,帮助放松肌肉,改善柔韧性,缓解肌肉紧张和酸痛。重点拉伸小腿、大腿前侧、大腿后侧、臀部、髋屈肌、髂胫束等。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适当补充能量和水分,跑步后及时补充水分。如果跑步时间大于60分钟或出汗较多,可考虑补充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跑后30~60分钟是补充营养的窗口期。可摄入一份包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或饮料。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五、把握原则是保证

循序渐进,每周增加的跑量(距离或时间)不超过上周的10%,给身体足够适应时间。应先加时间,再加强度,在稳定提升有氧基础(跑量)之前,不要急于增加速度或跑坡。

注重规律性,每周跑3~5次即可,每周总计 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保持规律比单次跑得多更重要。

跑休结合,不能天天跑,每周至少安排1~2天完全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关注身体信号,如果在跑步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尤其是膝盖、脚踝、髋部)、肌肉持续性剧痛、胸闷、头晕、恶心等不适,务必停止跑步并休息,不能硬撑。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写在最后

有氧慢跑是许多大众跑者喜欢的跑法,必须讲科学。慢是精髓,严格把心率控制在有氧区间或谈话舒适的强度。要循序渐,每周增幅不超过10%。注重打好基础,在追求速度或距离前,先建立稳固的有氧耐力基础。跑姿要正确,热身拉伸不能少,倾听身体信号,充分休息,不能带伤跑。

告别无效跑,掌握科学有氧慢跑五要素,跑步效益翻倍! 第3张

慢跑愉悦身心,健康带来幸福。有氧慢跑要内心淡定和从容,不攀比,不肓从,不跟风,这样才能跑得健康、跑得长久!

群贤毕至

访客